“一窩天麻就是1平方米,平均一窩可以挖出12斤左右的生天麻,我們的天麻品質好,一斤天麻能賣25元。”貴州省畢節市楊家灣鎮營盤村返鄉創業農民工李章發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今年種植的200多畝天麻能夠收入多少錢,他的心里早已有了底。
眼下,天麻進入采收時節,李章發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組織10多位村民在天麻基地里忙活起來。
天麻窩里種“夢想”,這份喜悅的背后是李章發7年的“天麻情”。
2012年,李章發還在外地打工。山里娃和城里人之間差距很大,去到大城市,李章發有空就跑去工廠附近的書店看書學習。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拿起一本關于天麻種植的書籍,并花了5元錢把書買走。
書上所講的天麻生長環境恰好與自己家鄉的情況大相吻合,李章發越看越來勁,用一個晚上一氣呵成將書看完。合上書,他靜靜想了許久,然后,做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
“當時,我把打工攢下來的1萬多元錢全部帶回來,一頭扎進天麻產業里面。”那時,李章發已經在外打工足足9年,這1萬多元是他的全部家當。
讓李章發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沒錢、沒技術、沒路子,全家人投給他的都是反對票。
打工有路,但他不走;創業無門,他偏要闖。頂著種種壓力,李章發踏上了一個人的創業路。
為保險起鑒,李章發先到湖北、云南等地“取經”,并親自挑選優質麻種回家種植。那年冬天,他種下了10多畝天麻。
盡管李章發悉心照管天麻一年,可是等來的卻是顆粒無收。“外地天麻不適合本地土質。”李章發在品種上吃了虧。
失敗換來更多反對的聲音,家人紛紛勸他收手。但倔強的李章發再一次和家里“對著干”,堅持要將天麻種出一番成就。短暫的悲傷過后,李章發又四處借錢,繼續他的夢想。
成功,出現在徹底的失敗之后。
2013年底,李章發認識了畢節本土的天麻種植能手,從“土專家”手里學到更加接地氣的天麻種植技術。得貴人相助,李章發的天麻事業有了轉機。2014年冬天,李章發忐忑地刨開天麻窩窩,一個個個大體肥、白里透紅的天麻出現在眼前。
“成功了。”李章發高興得跳了起來。
這些年來,李章發穩扎穩打,逐年增加種植面積,逐年提升種植技術,到如今已經種出200多畝天麻。
一個人的“創業經”鋪就整村人的“脫貧路”。
在天麻基地上,一年到頭都有活干,只要不懶,村民都能在他的基地上掙到錢???0歲的晏華祝是個閑不住的人,年紀雖大,但身體硬朗,憑著一股勤快勁,過去一年,她僅靠在基地務工,就收入2萬多元錢。
“現在自己都很少種地了,有空就來基地干活,做一天就有80元收入。”晏華祝說,老板從不拖欠工資。長期在基地務工的有10多人,忙時會再增加10多人,村民們在家門口找到了“生財路”。
此外,李章發還發動貧困戶通過“特惠貸”入股天麻基地,并向貧困戶承諾,不管他賺多賺少,1年半一個周期,按入股資金的2倍分紅給貧困戶。在他的鼓勵下,村里有3戶貧困戶貸款入了股。
不僅如此,針對勞動力不強、不懂技術,又不敢貸款入股的貧困戶,李章發還為他們制定了特殊的入股方式:
——對于不懂技術的,李章發送種子、教技術,免費給10個平方米土地,貧困戶自己來種天麻,種出來后保收保銷。
——對于沒有勞動力的,李章發讓他們在基地上任選10窩天麻,賣出錢后,再按照每窩天麻20元的種植成本付給他。
“收點種植成本不為別的,主要是想讓他們知道脫貧不是等、靠、要,自己要付出、要勞動才有收獲。”如此特別的入股方式,讓李章發今年又帶動11戶貧困戶入股。
一個成功的產業帶來一連串的良性反應,轉型路上,李章發想做的還有很多。
去年9月,畢節市七星關區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李章發榮獲“優秀農民”稱號。
這個稱號實至名歸,鼓舞人心。李章發走在楊家灣鎮天麻產業的前頭,如今已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種植能手、鄉土人才、返鄉創業成功人士,并作為一名農民講師在全鎮開展培訓,將他多年的天麻種植經驗毫無保留地推廣開來。
其實,李章發并非一個人孤軍奮戰,他的天麻產業也得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2016年,獲得小微企業資助4.5萬元;2017年,獲得科技局13.5萬元產業扶持資金;2018年,獲得相關部門獎勵的每畝600元的產業獎補資金。
“現在黨的政策很好,讓老百姓享受了很多利益,我自己更是在產業發展中享受到很多政策照顧。”一年前,李章發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他已經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經歷在變,心態在變,身份在變,不變的是李章發最初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