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來水城縣菌種場上班的時候,我在家里就是種地養豬,一年的收入剛剛夠用,每個月能拿工資的日子是想都不敢想。”正在給菌棒扎孔的貴州省水城縣楊梅鄉姬官營村村民楊全對向記者介紹,現在的工錢每天能有100元左右,做得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
楊全對所在的水城縣菌種場于2018年6月開始修建,2019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約140畝,菌種場內有58個養菌棚,計劃年產1.2億棒菌棒,目前生產的菌棒覆蓋了水城縣13個鄉鎮,是水城縣食用菌產業生產菌棒及養菌的主要場地。
走進菌棒加工廠,員工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套袋、菌棒扎孔、菌棒滅菌等工作。“菌棒滅菌后,將其運往自動接種室內進行接種,然后再放進養菌棚進行培養,待長出菌絲以后,就可以配送到各個食用菌種植大棚。”水城縣菌種場副總經理楊建祥一邊走一邊向記者介紹食用菌的生產過程。
“菌種場目前是貴州省內產能前列的菌種場之一。”楊建祥介紹,每天在菌種場上班的員工有280人左右,其中貧困戶92戶,根據工種不同,每名員工每天的工資在80元至100元不等。
菌種場的修建,不僅為水城縣發展食用菌產業提供香菇、黑皮雞樅、茶樹菇等多個菌種的菌棒,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務工崗位。
位于水城縣姬官營村迎新組的食用菌基地,由水城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投資建成,今年39歲的姬官營村村民呂田美從基地建好后就在這里務工,她告訴記者,目前采菌工作是按照4角錢一斤的價格計算,每天她都可以掙80元左右,村里每天一起來基地上班的人有30人左右。
近年來,水城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并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延伸產業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當地還依托“三變”改革,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大戶+農戶”“黨員+示范+農戶”等多種合作方式,增加農民收入,助推脫貧攻堅。
“水城縣氣候條件優越,四季皆可出菇。”水城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統戰部部長、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專班組長龍挺介紹,為了提高競爭力與產值,菌菇生產注重差異化、特色化,主打的菌菇種類主要以黑皮雞樅、茶樹菇、羊肚菌、姬菇等中高端產品為主。
截至目前,水城縣建成種植基地28個,占地面積約3050畝,建有出菇大棚3377個,并配套建設了雙水以朵冷鏈物流中心、經開區泡沫塑料筐廠和有機肥廠。
“食用菌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已經全部打通。”龍挺表示,水城縣通過不斷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加強與科研單位、院校合作,成立市場銷售小組等措施,已經將菌種繁育、菌棒生產、食用菌種植、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打通,接下來將進一步提升生產能力,讓水城食用菌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
食用菌產業是貴州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助力脫貧攻堅的重點產業,近年來,貴州省食用菌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為推進食用菌產業高質量、規范化發展,貴州結合省情實際編制發布了《貴州省食用菌技術標準體系》,涵蓋現行的62個國家標準、92個行業標準和8個地方標準,覆蓋菌種、采收、加工、檢驗檢測、品牌等全產業鏈。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信息顯示,通過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組織方式,完善相關利益聯結機制,2019年以來,食用菌產業已累計帶動貴州50多萬貧困人口增收,預計2019年全省食用菌種植面積將達30億棒、產量達110萬噸、產值達130億元。
“貴州是中國食用菌重要的傳統產地,生產的食用菌品種多、品質好,‘黔菌’的市場非常可觀、也非常值得期待。”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史學博士許峰建議,下一步,貴州要在開拓市場、制定標準、打造品牌、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朝著食用菌大省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