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道真自治縣共有500畝以上壩區4個,其中隆興鎮花園壩區位于道真自治縣隆興鎮浣溪村,這里平均海拔1250米,耕地面積共1415畝,素有“高山上的平原”之稱。花園壩區土地資源豐富,海拔相對較高,雨霧天氣較多。2016年以來,隆興鎮黨委先后到各地考察學習,認為發展食用菌是條好路子。2018年初,隆興鎮抓住同輝食用菌有限公司入駐道真的機遇,主動請纓縣委、縣政府將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建在花園壩區。目前,壩區主要種植品種為食用菌、蓮藕+魚,2019年預計實現壩區總產值近3000萬元,平均畝產值超20000元。
黨建引領,創造“隆興速度”
據隆興鎮黨委書記張旺回憶說,起初,大部分群眾對建食用菌示范園區不理解,有群眾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種玉米和水稻,現在種食用菌,到時候怕是飯都吃不上”;還有的群眾說,“食用菌種出來賣到哪兒去?難道要叫我們天天吃菌?到時候還不吃菌中毒啦?”面對村民們的種種不理解不支持和各種疑問,隆興鎮黨委決定,將“黨支部”建在產業上,及時成立食用菌園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由食用菌園區黨支部牽頭,與花園片區自管委協同負責土地流轉。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部分群眾不支持,村里的老黨員站出來說:“先流轉我的,我支持鎮黨委的決定。”僅用10天時間,流轉了土地230畝。2018年5月—8月,花園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建設一氣呵成,實現了全程“零阻工”。
廠房建起來了,但食用菌是新興產業,群眾對食用菌產業不了解,一開始大家都處于觀望狀態,這時村里的3名老黨員站出來帶頭種;同時,食用菌園區黨支部組織黨員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召開院壩會、群眾會20余次,群眾對種食用菌有了興趣,越來越多的加入到食用菌種植隊伍中來。僅僅4個月,從宣傳發動到土地流轉,從園區建設到報名上棒,一個占地230畝,首期56戶群眾種植了195個大棚,共計投入菌棒200萬棒的花園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正式建成投用,創造了道真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建設的“隆興速度”。
“三零三保”,激發群眾熱情
此外,為有效提高群眾的積極性,打消群眾顧慮,讓菇農們安心種植食用菌,園區黨支部按照“支部+自管委+合作社+公司”的模式組建了浣溪村“百畝大田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全程負責園區運行管理服務。由合作社與同輝食用菌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協議,著力構建“三零三保”發展模式。據合作社負責同志介紹,“三零”即“零成本”起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通過引導貧困群眾以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利用“特惠貸”解決啟動資金,零成本參與經營,破解貧困群眾沒有發展資本的難題,讓貧困戶不用出一分錢,也能起步發展食用菌產業;采取“公司+合作社+產業園+農戶”的發展模式,將企業、合作社、大戶與貧困戶形成利益共同體,把產前投資、產中技術和產后銷售等高風險環節交給公司和合作社,群眾只負責簡單的無風險的生產管理環節,打消群眾怕賠錢的心理;將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建在老百姓的家門口,有效解決了花園壩區6個村民組360戶1256人(其中貧困戶89戶333人)的就近就業問題。“三保”即保產量、保收購、保效益。根據合作社與同輝食用菌有限公司約定,確保菌棒出菇率在98%以上、問題菌棒包退換、每根菌棒產量達1.5斤以上,實現每個大棚每季產量10噸左右;依托龍頭企業自身成熟的銷售渠道和“興農公司”銷售平臺,合作社和“興農公司”簽訂收購協議,實行統收統銷、保底收購,并隨市場價格適時浮動;由同輝食用菌有限公司、縣興農公司、專業合作社簽訂三方協議,確保每根菌棒最低產值不低于5.3元,若菇農按規范要求種植未達到最低效益,則由同輝食用菌有限公司補足產值給菇農,實現每個大棚每季產值約8-10萬元,菇農每個大棚每季純收入4-6萬元,確保菇農種植收益。
壯大了村財,富裕了百姓
根據浣溪村“百畝大田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按照合作社與同輝食用菌有限公司協議約定,“一級菇0.1元/斤、二級菇0.08元/斤,等外菇0.05元/斤”的標準支付管理服務費給專業合作社計算,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約64萬元。據貧困戶何先權介紹,按照1個大棚種植食用菌10240棒,平均產量約20000斤,均價4元/斤計算,可收入80000元,減去菌棒等成本費用,一個大棚純收入可達40000元以上,今年他家種植2個大棚預計增收80000元;外加上每畝300元的土地流轉費、人均16000元的務工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每年每戶50%的分紅約1000元,今年的收入有望超過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