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村里搞個蘑菇示范基地,向全縣推廣蘑菇種植技術。現在我們一畝田能產3000公斤蘑菇,約有42000元收入,如果貧困戶可以種上蘑菇,脫貧也就不成問題了。”說起種蘑菇致富的事情,84歲的楊鵬信心十足。
楊鵬是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新田鋪鎮言二鋪村人,憑著一股子韌勁和拼勁,他已和小小的蘑菇打了46年的交道,頭頂“湖南省勞動模范”的光環,他走過了一段難忘的歲月。
上世紀70年代,邵陽市蘑菇種植均要到上海購買種子,再請人過來提供技術指導。1974年,時任邵陽地委書記到新田鋪鎮調研時提出,新田鋪鎮素有“新邵糧倉”之稱,為什么不嘗試種植蘑菇?很快,蘑菇基地就建起來了,選址在言二鋪大隊,楊鵬作為技術員被選派到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學習食用菌種植和栽培技術。一個月后學成歸來,楊鵬帶隊開啟了蘑菇種植之路。
剛開始,蘑菇總是只出邊上,不出中間,如何攻破這個技術難題呢?楊鵬買來薄膜紙蓋在蘑菇上。當時的薄膜紙一紙難求,千辛萬苦找來,誰知一個夜晚竟被偷了。無奈之下,楊鵬只好用稻草蓋著蘑菇,誰承想,這一戲劇性的小插曲成了攻克難題的轉折點。稻草覆蓋之后,菌床上冒出了星星點點的白色菇頭,這讓楊鵬和他的伙伴們欣喜不已。
1982年,農村實行分田到戶,蘑菇也鮮有人種植了。1987年,楊鵬決定帶領村民大力發展蘑菇種植。此前,蘑菇栽培主要原料是稻草、麥秸、牛糞等農作物秸稈和各種糞肥,為提高蘑菇產量和質量,楊鵬到福建、廣東、浙江學習技術。經過潛心鉆研、不斷試驗,1990年,楊鵬成功培育出麥粒制食用菌菌種,并通過湖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申報登記。同年,該技術獲得邵陽市科學技術進步四等獎、新邵縣麥粒制食用菌菌種成果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此期間,楊鵬獲評湖南省高級農藝師職稱。
盡管成為了一方技術權威,但楊鵬沒有停住前進的步伐,仍舊奔走在田間地頭。1992年,楊鵬被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評為湖南省科技示范戶;1993年,楊鵬因在全省食用菌產業開發中作出了顯著成績,被湖南省食用菌協會評為“菌業明星”;199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楊鵬湖南省勞動模范稱號;199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楊鵬科技工作嘉獎;2006年,70歲高齡的楊鵬被湖南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評為湖南省優秀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同年,他研究的食用菌高產栽培技術及產業開發被評為邵陽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立足家鄉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同時,楊鵬還經常實地示范指導,帶領周邊群眾發了家、致了富。談及未來的心愿,楊鵬神采奕奕地說:“我們的蘑菇現一個平方只能產20斤,美國和北京高科技技術生產出來的最多能產60斤。學到老學到老,我還想繼續研究突破,進一步提高蘑菇的產量和質量。”(作者:劉艷 王婧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