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重慶市巫溪縣尖山鎮大包村食用菌種植基地,一朵朵平菇破膜而出、撐起小傘、嬌嫩新鮮,平菇、香菇、姬菇、榆黃蘑、袖珍菇……形狀不一,品種豐富。殊不知,這不起眼的幾種菌類里,卻蘊藏著極大的財富價值。巫溪縣云祥食用菌股份專業合作社里,就上演著種植食用菌致富的創業故事。
夫妻同甘苦 自主創業心志堅
說起專業合作社,就不得不提創始人李曉燕和丈夫孔云。1999年,李曉燕夫婦來到福建尋找“致富經”。丈夫日復一日地摸索鉆研熟練掌握了種菌技術,于是夫妻倆決定辭工自主創業,在福建開辦了食用菌培植工廠。
“那個時候,為了節省一兩百塊租金,我們會纏著老板談好幾個晚上。”回憶起異鄉創業的那段艱難歲月,李曉燕歷歷在目,當時啟動資金只有3900元。沒有錢租房,夫妻倆吃住都在工廠,沒有錢招工就帶上家人一起干,沒有錢做宣傳推廣,夫妻倆就帶上產品挨個跑展銷。
獨在異鄉9年,李曉燕夫婦嘗盡了白手起家的“酸甜苦辣”。選址、育菌、投產、銷售,對從未接觸過開廠做生意的夫妻倆來說,猶如登蜀道,難于上青天。
“辦法總比困難多,不能讓缺錢困住我種出食用菌的腳步。”經過9年的摸爬滾打,工廠從起步資金3900元變成了80萬元。這來之不易的奮斗成果,撫平了夫妻倆滿面的愁容,讓他們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更加堅定了擴大辦廠規模的決心。
風雪壓不垮 跌倒之后再爬起
2012年,李曉燕夫婦決定把現有的技術成果和培育經驗帶回家鄉,開啟人生的“第二次”創業旅程。他們看中尖山鎮海拔1100多米的獨特地理位置,于是在大包村投入全部積蓄成立了巫溪縣云祥食用菌股份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利用遠離生活區所產天然優質的玉米芯、木屑等農林副產品,不添加任何化肥農藥,生產食用菌菌袋。采用竹木、防老化的太陽網、塑料薄膜等材料建了仿生態生產車間、產菇房15個。
2013年,李曉燕將“靈芝妹”注冊成商標,2014年“靈芝妹”靈芝盆景走俏網絡市場。然而好事多磨,當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菌類品種不斷增多、品牌效應開始擴散的時候,2018年一場大雪讓李曉燕夫婦多年心血付之東流。
“那段時間,不敢走近菇房,不敢相信十幾年的心血就這樣沒了。”回想起那個寒冷的冬天,孔云聲音顫抖,眼眶濕潤。十幾萬袋菌包、成千上萬的靈芝全部被大雪“埋葬”,造成直接損失上百萬。
“不要灰心,有什么困難我們一起想辦法。”了解到菇房受災情況后,尖山鎮黨委書記朱亞輝帶隊趕往現場,安撫孔云并積極爭取縣級相關部門幫助與支持。農委、婦聯等相關部門和周邊群眾都自發參與到幫助“靈芝妹”災后重建工廠的行動中來。
在各方鼓勵支持下,李曉燕夫婦很快重振旗鼓。找專人設計,加固建材,投入5萬元修建每個廠棚。災后38天重建了生產廠房,3個月不到重建加固了所有菇房,恢復了云祥食用菌股份專業合作社往日的繁忙景象。
攜手奔小康 致富不忘助他人
從3900元的起步資金、2個大棚的生產規模,到現在的20個大棚、年產值450萬的專業合作社,李曉燕夫婦發揮自主鉆研的培育技術,一步一步將產業做大做強。“蘑菇大王”“靈芝夫妻”,村民們親切的這樣稱呼夫妻二人,如今,他們已經是大包村有名的創業者。
在自身能力提升和產業穩定發展的同時,李曉燕夫婦還不忘幫助身邊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2016年,李曉燕鼓勵21戶貧困農戶以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實行入股分紅(另外付土地租金),并以“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四統一”模式,帶動了周邊50戶貧困農戶種植靈芝增收。
“這對夫妻待我們就像親人一樣,是我們家的恩人。”2017年,采用項目資金入股分紅形式,合作社新吸納貧困戶20戶入股分紅,每戶分紅收入在500-1700元不等,年底還按入股比例,將銷售利潤進行第二次分紅,家住大包村2社的貧困戶張家美就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合作社的食用菌主要銷往巫溪、巫山、城口等周邊區縣的各大蔬菜批發市場。目前,榆黃蘑、袖珍菇、羊肚菌、木耳等品牌食用菌已經大量投產,批發價在3元、5元、6元不等,年產量達90萬斤,年產值達450多萬。
“目前,我們的固定工人有15人,每人月工資性收入能達到2500元。”李曉燕說,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這對靠種地為生的農戶來說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下一步,她將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讓更多的貧困戶加入專業合作社,實現增收致富。(劉政寧、吳娟娟、劉厚桃)
(來源:金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