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繪芳是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羌圩鄉健康村的村民,近年來,通過自己的刻苦鉆研,并受惠于當地政策、資金的幫扶,盧繪芳成為了廣西食用菌種植行業的頂尖人才,她的食用菌種養產業越做越大,有效帶動了周圍村民脫貧致富。
2019年,盧繪芳帶頭成立的羌圩鄉晨飛種養專業合作社年產食用菌3萬余棒,實現利潤21萬元。該合作社采用“黨員+合作社+基地+貧困農戶”的經營模式,依托廣西農科院、廣西食用菌協會、大化農業局等科研單位開展研發,直接帶動貧困戶5戶共15人,間接帶動貧困戶41戶,貧困人口158人。通過資金入股分紅、安排就業創收、提供技術培訓、提供種苗及回收產品銷售等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各級婦聯給盧繪芳提供了許多支持:一是提供培訓支持,讓盧繪芳參與各種與巾幗脫貧帶頭人相關的培訓班,幫助她提高技術,打開經營思路;二是建立自治區巾幗科技示范基地,并幫助她購買價值3000元的菌種一批。合作社每天安排8人以上務工,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主要從事菌棒填充、菌菇采摘、菌肥搬運等工作,在盧繪芳的帶領下,5戶貧困戶都已順利實現脫貧。
盧繪芳的脫貧故事
1999年,因父親去世,家里無法再負擔自己的學業,盧繪芳輟學到外地務工。2009年,母親突發中風,盧繪芳辭工返鄉照顧母親,不菲的醫療費更是讓她再度陷入窮困。2010年,經過再三考慮,她決定發展食用菌產業,脫貧致富。
她照著別人的樣子,種出了一些食用菌,每天挑擔子穿村走寨叫賣。一開始她很膽小不敢叫賣,后來有人建議她:“你就當是放牛時跟牛大聲喊一樣就得了,別怕羞啊!”她開始在心里說服自己,逐漸放開了嗓子大聲叫賣。雖然辛苦,但總算有了回報,她賣的食用菌越來越多了。“技術不夠,產量也不夠,賣價不高,這樣小打小鬧是不行的。”她開始考慮長遠發展。
自費深造 煉成領域頂尖人才
2012年,盧繪芳自費到廣西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學習,她特別用心,三年時間中有一大半日子潛心鉆研。2014年,學成歸來的盧繪芳貸款3萬元,在自己屋前的空地蓋起一個180平方米的鋼棚,把栽培規模擴大到每年5000個菌棒。她積極學以致用,并利用互聯網向區內外食用菌栽培專家咨詢,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術,并攻克了母種培育等諸多難題。
“每次研發新菌種,都是先放菌種進試管7-10天,如果菌絲萌發,那就是成功了,這時我都特別有成就感,種出來每一朵菇我都好開心!”
經過8年的研究探索,盧繪芳已培育出了許多獨有的食用菌種,成為了廣西食用菌研發領域的頂尖人才。
廣西農科院有意聘請盧繪芳到院里做食用菌研發,也有一些食用菌生產企業,包括廣西業內最大的公司也想聘請她做全職技術指導,但她都回絕了,只愿意做兼職的技術顧問。因為她更想潛下心來結合一線生產搞研發,帶領村民們共同致富。
她勤勞孝順的美德受到一致好評
盧繪芳的母親用方言表示,女兒真的很辛苦,從來沒有休息過,看女兒這么累,自己也很心疼。2016年,母親中風癱瘓在床,盧繪芳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母親,花了12萬治療費,她堅持采中草藥給母親調理,每天燒水給母親泡腳,并讓母親喝自家種植制作的靈芝粉。現在母親的身體狀況好多了,已經不用拐杖能直接下地走路了。七八十歲的老人竟能恢復得如此之好,實在少見。
廣西農科院的老師陳振妮對盧繪芳專注于食用菌的研發并取得顯著成績非常欣賞,贊嘆道:“人家專業的大學生做不出來的,你一個農村女孩做得出來,了不得!”
參與合作社的村民們也都表示,盧繪芳這么靠譜,為了帶領大家脫貧付出了太多,大家也很擁護她。
提到自己的心愿,盧繪芳表示,“我會繼續扎根家鄉,對家鄉有感情,想帶整個村的鄉親脫貧致富,這也是我留下來的重要原因。”
關于未來長期的心愿,她說:“希望以后到大化縣城搞個標準大廠房,有專門的流水生產線,有冷庫。”談到這里,她流露出燦爛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來源:廣西婦聯網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