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之后在上海一家大企業工作,年薪20萬。丈夫王恒軍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數學系,二人都是息縣彭店鄉人。在外工作時,每次回到彭店,吳霞都會因家鄉路上的泥巴不愿出門。
2015年,吳霞被丈夫拽著去菜市場買菜,夫妻倆看到賣菜的鄉親們感特別心酸, “咱們要不回來干點什么?你看他們沒啥干的,天天就只能賣這點菜。”于是,二人就開始尋找能帶動就業的項目。香菇生長周期比較短,利潤也比較可觀,還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就它了。
說干就干,2016年吳霞、王恒軍在息縣彭店鄉成立恒勝食用菌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最初他們只是搭建5個香菇大棚,隨后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申請了產業扶貧基地,建起了廠房,搭建了22個香菇種植大棚。僅2018年就帶動周邊的農村留守婦女近30人就業,其中有8戶貧困戶。2019年,香菇產量達50萬斤,年銷售額200萬元,純利潤近90萬元。
以吳霞、王恒軍夫婦創辦“恒勝食用菌合作社”為起點,彭店鄉香菇產業實現零的突破。2017年,彭店鄉做出打造“蘑菇之鄉”的決定,陸續發展成為兩個香菇合作社。香菇產業發展,帶動更多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2019年彭店香菇在息縣首屆農產品博覽會上被評為“息縣十寶”之一,至此在息縣全縣叫響了“彭店香菇”品牌。
在吳霞的辦公室里,一套齊全的直播設備非常搶眼。“哈嘍,在直播間的寶寶們……”最近,直播帶貨持續爆火,吳霞也緊跟潮流,在某直播平臺直播賣香菇。隨后,她走進香菇大棚,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于支架上,吳霞現場講述香菇是如何長成的,并非農學專業的她,儼然已經成了香菇“行家”。
今年是貧困戶鄭仁紅在基地工作的第二個月。因為老伴不在了,兒子又常年外出打工,留下一個孫子一個孫女需要照料的她,僅僅靠種地換取的微薄收入根本無以為繼。
正在鄭仁紅一籌莫展之際,吳霞夫妻的香菇種植基地幫助她渡過了難關。如今鄭仁紅在種植基地打工,一個月2000多元的工資,既能照顧孩子,又保證了生活,她說這才算是脫貧了。
建起香菇棚,撐起脫貧路。彭店鄉現如今是遠近聞名的蘑菇之鄉,在這里各村都在種植蘑菇,這里的香菇種類多樣、口味鮮美。14個行政村發展了有100多貧困戶種植香菇,將近500貧困戶解決了就業問題,接下來彭店鄉還將在基地周邊建設一個大型的交易市場來售賣香菇產品,另外還規劃香菇醬生產廠來拉長香菇生產鏈。香菇產業的發展讓彭店鄉走出一條扶貧新路,建設“蘑菇之鄉"成為助力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來源:映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