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為加快推進貴州省黔南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及其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從加堅持規劃引領,整合要素資源,聚焦優勢品種,強化政策引導和技術服務,深化產銷對接等方面提出了黔南州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積極推進全州產業發展。
1.堅持規劃引領,突出發展重點。按照“擴規模、調結構、強龍頭、增效益”的思路,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對如何抓好菌種菌材菌棒供應、品種結構調整、規模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培育、產業利益聯結進行了專題研究分析,制定了《黔南州2020年食用菌產業發展推進方案》,突出以重點縣、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為抓手,用好廣州對口幫扶資金,加大紅托竹蓀、冬蓀、羊肚菌、大球蓋菇等一批高附加值品種種植面積,集中力量重點打造貴定、三都、荔波3個食用菌重點縣。目前,貴定、三都、荔波分別完成種植2190萬棒、4381萬棒、1034萬棒,增速明顯。
2.整合要素資源,積極培育主體。針對菌棒需求缺口,今年州縣兩級堅持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加大財政扶貧資金及其它資金整合力度,探索產業創新發展融資模式,積極為經營主體做好項目申報、廠房建設用地等方面服務工作,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多措并舉支持重點企業建設菌棒加工廠,提高菌棒生產產能。據統計,今年已累計投入食用菌產業資金2.18億元,重點支持了三都高原、三都厚源、三都綠谷、貴定中企、荔波五象、荔波四季、獨山神璽等優強企業做大做強。截至目前,全州已經開工新建菌棒加工廠6家、擴建1家,建成投產后預計新增菌棒產能8600萬棒,將有效解決黔南州菌棒產能不足的問題。
3.聚焦優勢品種,加強示范引領。過去,黔南州主要以種植香菇、秀珍菇等大宗品種為主,生產管理大棚建設投入大,品種結構較單一,很難符合市場多元化、高端化需求,種植效益不高。今年以來,黔南州突出加強“四新”技術(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材料)的試驗示范,通過以點帶面,提高種植水平、優化品種結構、推廣新種植模式,全力提升產業效益。在貴定、三都、荔波各打造1000萬棒以上標準化種植示范點1個,在其余9縣(市)各建設100萬棒標準化種植示范點1個。通過創建示范樣板基地,激發了市場主體和群眾種植的積極性。其中在龍里縣谷腳鎮觀音村開展100畝冬蓀林下仿野生種植試驗示范,產品品質很好,深受市場青睞,為下步大面積推廣奠定了技術支撐;荔波縣四季生態農業公司在不影響水稻種植的情況下,采取“稻+菌”接茬模式種植黑木耳,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三都縣、惠水縣探索在葡萄架和佛手瓜架下套種大球蓋菇等,實現畝產值2萬元,畝增收6000元以上。
4.強化政策引導,激活發展潛力。在制定優惠政策、項目扶持設計上,突出聯結帶動農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對有獨資企業帶動的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對沒有企業帶動的采取“國有農投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確保每個基地都有經營主體覆蓋帶動,發展“訂單”生產,促進產業抱團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公司、合作社主要負責菌種菌棒生產以及產品銷售,農戶負責種植管理,群眾從土地流轉、就業務工、入股分紅、參與種植等方面獲得收益,極大激發農戶積極性。其中荔波縣制定出臺《荔波縣2020年食用菌(黑木耳)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實施方案》,對購買菌棒進行產業發展的種植戶每棒補助0.3元、流轉土地每畝補助300元、噴淋系統每畝補助300元,對貸款10萬元以內額度用于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種植戶進行貼息,縣農行“惠農e貸”對農戶用于發展食用菌種植的提供3千至30萬元額度的信用貸款。目前,荔波縣已有27戶獲得貸款資金122萬元支持,有效推動了產業發展。
5.強化技術服務,深化產銷對接。為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影響,幫助食用菌企業復工復產,黔南州組織州、縣兩級產業專班,采取協調運輸車輛通行、點對點對接用工需求、聯系目標市場客商、遠程技術服務指導等措施,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物資采購、勞務用工、產品銷售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推動產銷順暢銜接。今年6月份,州級成立指導組,深入12縣市開展巡回指導;荔波縣菌棒生產企業組建技術專家團隊,對種植戶進行跟蹤指導服務,今年以來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20多場、培訓600人次;三都縣組建技術服務隊分赴全縣食用菌基地,圍繞政策、種植技術、產銷對接開展培訓。
相關政策的提出與逐步的貫徹實施,能夠有效解決黔南州食用菌產業基礎設施投入高、推廣難度大、標準化程度不高、科技支撐不足、品種檔次不高、經濟效益不明顯等發展難題;針對食用菌行業整合各類資源,調優種植結構,培育經營主體,增強發展后勁等方面建言獻策,對實現黔南州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推進食用菌產業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