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簡單改裝過的面包車,停在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白朝鄉觀音村村委會大院里。村里人都知道,那是村黨支部書記王欽的“房車”。
村書記哪來的“房車”?原來,王欽經常要去外地為群眾免費傳授食用菌技術,由于很多村子位置偏遠,于是他本人自掏腰包買了一輛面包車進行改裝。“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在路上,‘房車’成了我的第二個家。”
返鄉創業,貧瘠荒山變成“金山”
王欽是土生土長的白朝鄉魏子村人。白朝鄉是利州區最偏遠的鄉鎮,“地薄糧少沒錢用,一冬三月吃土豆”曾是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在外經商小有成就的王欽,一直想為老家做點什么,返鄉創業選定的項目就是食用菌。
進入一個陌生領域打拼,難度可想而知。為了學習選育靈芝菌種技術,他自費到浙江、福建等地考察,在田頭、大棚一蹲就是大半天。為了節省開支,從滅菌制種、接種到裝袋下地,從日常管理到病蟲防治都是他們夫妻自己動手,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干活,晚上干到十一二點,全年雷打不動。冬春兩季是最忙的時候,他就拉著妻子吃住在大棚里,半夜被凍醒過好多次。
就這樣,從香菇、木耳,到靈芝、石斛、羊肚菌,再到現在的桑黃,王欽一步一個腳印攻克技術難關,他與西南科技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單位合作,培育出多個靈芝新品種,實現了仿野生石斛規模化種植。在他的努力下,村里一片貧瘠荒山搖身變成了年產值近億元的“金山”。
富民種子,傾情撒向四面八方
2015年,王欽高票當選魏子村村委會主任。帶領群眾致富,從此成了他的頭等大事。村民缺資金,王欽主動墊資,制作食用菌袋料分發給村民;村民沒技術,他負責提供全程指導;村民缺門路,種出的菇由他包銷……
在王欽的帶動下,魏子村17戶貧困戶通過種菇甩掉了貧困帽,住上了“蘑菇樓”。白朝鄉也成功創建靈芝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鄉,種植食用菌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門路。
村里有了產業,在外的“燕子”紛紛歸巢。魏子村先后有100多名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不光帶領鄉親奔富路,王欽還在更大范圍播撒富裕的種子。他經常開著“房車”,帶著菌種,一路向西、北上、南下,多次進藏區、赴彝區,為川陜甘三省群眾免費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