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織金縣后寨鄉:食用菌產業發展“家庭農場” 助農增收
“全鄉共發展香菇、木耳、林下赤松茸等食用菌種植1600畝,建有香菇種植大棚487個,食用菌產業園2個,家庭農場18個入住種植大戶147戶,帶動農戶就業533人。2021年,后寨鄉食用菌產值達2608.8萬元,純產值798.3萬元,年人均務工增收14977元,”為何會如此有強大經濟效益?近日,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后寨鄉食用菌產業“家庭農場”進行探訪。
脫貧攻堅戰勝利后,后寨鄉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家庭經營、抱團發展”工作思路,初步走出一條以群眾為主體、以農場為單元的“家庭農場”發展新路子,有效鞏固脫貧成果,穩步推進鄉村振興。
后寨鄉位于織金西部,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6℃,森林覆蓋率達68%,屬典型的高海拔地區,對于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有如此優越的食用菌種植條件,如何發揮優勢讓食用菌成為該鄉特色產業助農增收?這個問題擺在了后寨鄉黨委政府的面前。經過多次調研、反復論證,該鄉決定采用“家庭農場”這種新興的業態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
“家庭農場以家庭為主體,具有“小而精”靈活經營特性,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中已嶄露頭角,是創造大效益,振興農村業態的一種新型業態模式。但后寨鄉也不能照抄照搬,必須立足鄉情實際,將食用菌產業‘家庭農場’與黨建緊密結合,黨員干部切實行動起來在家庭農場建設發展中充當農民群眾的“主心骨”,才能將這個產業激活起來。”后寨鄉黨委書記鄧生華有自己的想法。
為建設獨具特色的食用菌產業“家庭農場”,后寨鄉黨委樹牢“抓黨建、促產業”的理念,鎮村黨委充分發揮“一頭聯系企業、一頭連接群眾”優勢,因地制宜抓實“三個轉變”,每月定期專題研究食用菌產業推進工作,及時解決農戶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全力為食用菌家庭農場保駕護航。
專班負責。成立以鄉黨委書記為班長、鄉黨委副書記為副班長、外聘專家任技術員、鄉農業服務負責人、聯合社負責人、村干部以及全鄉種植大戶為成員的食用菌種植專班。
專人主抓。設立鄉食用菌產業發展辦公室,抽派5名黨員干部具體負責調度技術服務、市場對接、金融保障、產業拓展等工作。2021年以來,逐步探索出了銀行行長、聯合社社長、家庭農場場長“三長聯席”,宣傳發動、示范帶動、資金撬動、利益聯動“四動機制”等經營管理經驗模式。
伴隨著“滋滋...”的切割聲和焊接聲,走進施工現場,看見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焊接鋼筋、切割鋼條、搬運材料、打樁。
近年來,后寨鄉狠抓抓資金融通,破解“錢”的問題。
撬動銀行資金。積極創新5年銜接期獎補激勵政策,通過與銀行對接,并報上級相關同意,把鄉農商行行長明確為鄉村振興“金融書記”,打通政府、銀行和農戶之間資金通道,按照“銀行低息放貸、政府貼息補助、農戶風險自擔”原則,在全縣首個推出鄉村振興“產業貸”政策,為發展食用菌“家庭農場”種植農戶提供發展資金5萬元貸款貼息,解決群眾想干而無錢干的問題。
申報項目資金。積極謀劃產業入庫項目,大力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建設完善冷庫、水池、機耕道等配套基礎設施,確保基礎性設施保障到位。
盤活入股資金。通過鄉聯合總社發動社員參與入股投資,并整合各村村集體發展資金,充分發揮現有資金的最大效益,2021年以來,累計爭取項目資金780.3萬元,完善機耕道建設5.18公里、水池6個,修建大棚487個;通過政府獎補資金31萬元,撬動銀行資金735萬元,帶動種植大戶147戶農戶;盤活入股資金250萬元,購置全自動食用菌制種生產設備1套,購買冷鏈車1輛。
由于海拔比較高,四月的后寨鄉路寨河村公雞山食用菌產業“家庭農場”基地仍然比較清冷。但一個個種植大棚和菌種制種生產車間內卻熱火朝天。
該農場負責人、同時也是路寨河村公雞山食用菌種植基地的負責人、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進龍說:“2020年,鄉里引進食用菌項目后,我投資5萬元、利用鄉組織辦建設的大棚種植了1畝香菇,由于鄉里提供技術顧問、農技人員的精心指導,當年就獲得成功,凈賺了8萬元。”
試種成功后,楊進龍對食用菌產業和“家庭農場”的模式更有信心了。2021年,楊進龍將種植規模擴大到20萬棒;2022年,他又追加投入資金50萬。目前,公雞山食用菌家庭農場已是一個集菌棒制種、種植加工、冷鏈銷售為一體的微型產業園,現有21戶農戶抱團發展食用菌產業,建有食用菌種植大棚128個和年產150萬袋菌棒家庭作坊一個,農場每年2季可種植香菇84.48萬棒,年產量844.8噸,年產值675.84萬元,年產純收入253.44萬元。
實際上,在發展家庭農場過程中,后寨鄉非常注重技術相通,破解“人”的問題。
聘請一個技術顧問。從外地聘請一名食用菌專業技術人員為鄉食用菌發展“技術主任”,從菌棒制作、養菌出菇、采摘銷售等環節全鏈條打造、全過程指導,技術人員、村集體和農戶真正形成命運共同體。
管好一名農技人員。落實農技人員“包片、駐點、幫戶”責任制,把農技人員考核延伸到基地、到農戶、到效益。培育一批種植大戶。通過采取示范帶動的模式,將全鄉有發展食用菌種植意愿的農戶組織起來,將示范基地作為學校,把技術人員當作老師,培育一批先行先試懂技術的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再通過種植大戶帶動其他農戶自行發展食用菌種植庭院經濟。
截止目前,全鄉已創建食用菌種植小型家庭農場5個,培育種植大戶147戶,帶動散戶種植農戶130戶,培育食用菌制種技術本土人才14人。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