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是生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礎物質,獲得性問題是當前制約糖科學和糖類藥物及疫苗研究的瓶頸。6月5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近期首次實現了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大杯香菇多糖的化學全合成。著名國際期刊
《化學科學》發表了相關成果。
化學合成是解決糖的獲得性問題一種有效的和可規模化的手段,從而可以深入研究其功能和發展新的治療藥物。然而,由于糖類化合物合成中的區域和立體選擇性問題,高效化學合成長的,分支的和含有許多1,2-順式糖苷鍵、糖單元超過10的糖類化合物的例子還非常稀少,因此,發展新的合成策略來實現此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是糖化學合成中長期存在的挑戰性問題。
2019年以來,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產物合成化學團隊肖國志專題組報道了基于俞氏糖苷化反應的正交一鍋糖苷化反應新策略,實現具有強效抗糖尿病作用番石榴多糖的19糖的首次化學全合成;隨后又發展了一種糖苷化反應新方法,應用于糖脂寡糖和核苷抗生素等的高效合成中,此外,還實現了霍山石斛多糖11糖和龍眼多糖阿爾法-葡萄糖苷30糖的首次化學全合成。
最近,專題組進一步發展了融合試劑調控與遠程參與立體選擇性糖苷化反應策略,用于構建高立體選擇性1,2-順式半乳糖糖苷鍵。為了理解酰基的遠程參與效應,專題組和山東大學陸剛教授團隊合作,進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解釋了酰基的遠程參與效應。
他們還考察了底物適用范圍,發現多種高活性的脂肪伯醇、糖環上伯醇和仲醇、多種生物活性分子,以及具有抗高脂血癥和抗炎活性的辛伐他汀和具有抗腫瘤和抗病毒活性的鬼臼毒素,都可以高立體選擇性地構建1,2-順式的半乳糖糖苷鍵。隨后,專題組應用此策略實現了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分支的大杯香菇14糖的高立體選擇性首次化學全合成。這一成果,對未來推進臨床抗腫瘤理想藥物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