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接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線上考察。
線上考察是候選地獲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重大“考試”,分遺產地宣傳片播放、核心區現場直播、遺產系統介紹、行動計劃陳述、問答討論五個環節。當晚,慶元縣城設了“主考場”,百山祖自然博物館、香菇多技藝生產集散地回龍灣、“香菇始祖”吳三公誕生地龍巖村設了“分考場”,菇鄉答卷人視頻直播答辯。
回答食用菌“世界之問”,是菇農葉高首次站在“全球舞臺”,敘述種菇致富歷程。從1990年至今,起步于最為偏遠的龍溪鄉,葉高32年來滿身“香菇味”,他應用剁花法、段木法和代料法三代技術,跑遍全國各地生產香菇,從年產500多段、年產值2000多元發展到年產40多萬段、年產值200多萬元。“能把我的‘香菇故事’講給世界聽,是我這個菇鄉農民的榮幸。”葉高說。
吳麗芳是位新菇農,祖祖輩輩在江根鄉種菇。大學畢業后,吳麗芳開辦家庭農場,經營精品香菇,與香菇種植戶點對點對接,和20多個農戶簽訂收購協議,每年帶動農戶增收30多萬元。“剁花香菇一吃就忘不了,價格最高賣到每千克1000元。”回答提問時,吳麗芳自覺給家鄉代言。
80歲的吳錫朋,1984年起開展野生菌調查,把發現的181種可食用菇類手繪成圖。答辯中,集結吳錫朋352張圖譜編撰成的《慶元菌類手繪圖譜》,吳錫朋發現雞樅菌、金耳的經歷,一一展示分享。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感嘆:“沒想到在香菇栽培的歷史上還有這樣感人的故事。”
“慶元答卷”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秘書處初步認可。800多年前,慶元先民吳三公發明人工栽培香菇技術。如今,“慶元香菇”年產近10萬噸,品牌價值突破49億元,成為農民“共富”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