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河南省經作總站站長鄭乃福、副站長胡軍勇、科長李燕強,商丘市經作中心主任張傳紅、副主任王宏青等,在虞城縣副縣長吳振興、虞城縣經作中心主任任洪杰、副主任宋克信的陪同下,蒞臨河南金隆菇業食用菌產業園,就秸稈過菌還田“菇糧間作”四種四收進行實地考察調研,虞城縣食用菌協會會長、河南金隆菇業總經理利金站陪同調研。
鄭乃福一行查看了大球蓋菇與小麥帶狀間作的小麥生長情況及菇糧間作模式。該模式利用各種農作物秸稈、樹皮、中藥渣等廢棄物,在大田露天種菇和小麥套種的技術,即大球蓋菇和小麥同時種植、大球蓋菇采收結束后種植早玉米,小麥收割后種植大豆,達到一畝田四種四收優勢互補,來年倒茬輪作改良土壤、實現菇糧雙豐收。
現場扒開料堆查看菌絲長勢情況
鄭乃福就當前秸稈過菌還田“菇糧間作”四種四收技術表示認可。他指出,利用農作物小麥、玉米秸稈、中藥材渣作為大球蓋菇栽培原料,可有效促進現代農業新的生物循環,形成一個多環節相扣,多梯級循環、多層次增值的良性產業鏈,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胡軍勇要求,要詳細做好各種原料的配比、出菇產量記錄以及對種菇后菌渣還田土壤結構的檢測,為今后的規模推廣提供有效的數據。河南是農業大省,年產秸稈量驚人,面臨著秸稈禁燒的重大問題,通過菇糧間作循環利用的實踐,種植1畝田大球蓋菇,可以轉化20畝農作物秸稈,有力配合了農忙時政府的秸稈禁止焚燒政策。他指出,大球蓋菇種植管理粗放,產品暢銷,在收菇完畢后,每畝剩余菌渣約2000公斤左右。菌渣富含有機質,可作為有機肥直接還田,不僅增加了土壤有機質,而且土壤疏松后蓄水耐旱力明顯提升,廢料利用率達到100%,最終實現羊肚菌產業的生態綠色循環和減肥增效的目標。
吳振興對金隆菇業利用秸稈等農作物廢棄物,采取多種模式種植多種食藥用菌,并示范帶動周邊群眾參與種植的做法予以肯定,為解決秸稈焚燒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問題找到一條良性循環的利用途徑,達到農作物廢料百分百的全利用,形成閉環生產增值的全產業鏈給予高度評價。他強調,今后要擴大種植面積,帶動更多的種植戶增收致富。
最后,在利金站的引領下,鄭乃福一行先后參觀了河南金隆菇業的裝袋生產線、液體菌種生產車間、接種車間及食用菌菌包冷卻車間。
河南金隆菇業坐落于商丘市虞城縣聞集鄉,總投資5000余萬元。公司自成立以來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成功實現了靈芝、大球蓋菇、羊肚菌等人工栽培技術,其中大球蓋菇菌種液體制作、應用與技術推廣等擁有國家專利,填補河南省技術空白。此外,公司還擁有活體嫁接大型靈芝盆景技術和樹脂工藝靈芝盆景制作技術,備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