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是福建古田縣的支柱產業,全縣70%左右的農戶從事食用菌產供銷活動,農民現金收入70%左右來自食用菌產業。
走進古田縣泮洋鄉鳳竹村,間間菇棚掩映在山腰處的綠色中。走進一個銀耳大棚,仿佛置身于一座囊橐充盈的“寶庫”:一排排木架整齊排列,從上到下共有8層,每層都長滿了“白花花”的銀耳。菇農羅麗娟說:“要種好銀耳,就得學會跟它對話。”根據銀耳長勢、長相,可以判斷它們是否需要通風、噴水等管護。
羅麗娟原來種銀耳,技術、管理跟不上,產量低,品質等級不高,每斤銀耳干品只能賣到十幾元,干一年也就掙點辛苦錢。如今大不同,眼前這個大棚里長出的銀耳,一公斤干品能賣3000多元。羅麗娟自豪地說:“我現在培育的可是‘金燕耳’!”
從選種育種,到培養基的研制,從菇棚的搭建,到種植管理,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準。進行技術指導的福建農業科學院食用菌學科首席專家、康億達銀耳產業研究院院長林衍佺表示,需要經過系統培訓才能勝任。
康億達銀耳產業研究院是由福建古田康億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福建省農科院共同打造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平臺。如今,羅麗娟免費從康億達公司那里拿菌種與養料包,在專業技術指導下培育,待銀耳收獲后按照約定價格賣給企業,跟以前比,風險小了,價格高了。
銀耳整個生長周期在60天左右,22℃-25℃的溫度最適宜,氣溫一高,就得經常噴水。培養基加入茶油籽殼、茯苓、蓮子粉、桑葚枝等多種配料,同傳統方法比,種出來的銀耳口感更軟糯綿滑,營養價值更高。
菇棚建在荒山野嶺間,病蟲害常令菇農頭疼。過去只能多打藥,現在福建省農科院的專家專門研發了新辦法——給菇棚蓋上不影響通風的紗帳,同時采用菇農高頻巡視等方法,防蟲驅蟲效果不錯。羅麗娟粗略統計,菇棚里4萬株銀耳,全程不打農藥,蟲害率還不到5‰。如今,這一辦法在古田全縣得到推廣。
據悉,去年古田縣食用菌全產業鏈產值近235億元,將錨定打造世界一流現代食用菌產業高地的戰略目標,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信息化、企業化”要求,不斷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為富民強縣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