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研究員何煥清和團隊提出的草菇環保高效栽培技術理念,有效解決了傳統栽培方法效率低、用水排水量大、粉塵廢氣多等問題;團隊選育的梅靈三號、高溫平菇等一批具有廣東特色的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在全省多地被廣泛種植;團隊還充當企業及菇農的橋梁,讓小農戶也能用低成本試種菇。
在眾多食用菌企業員工及菇農眼中,何煥清是他們的好朋友,是負責任的專家。
深耕產業三十余載,創新成果多點“開花”
何煥清自1987年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業后,一直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進入食用菌研究室,剛接觸食用菌就協助完成一項國家發明專利,更堅定了他研究食用菌的決心。
何煥清和團隊緊跟產業發展需求,不斷試驗、摸索,多項工作取得亮點和突破。
草菇栽培環節,團隊提出草菇的環保高效栽培技術理念,通過創新原材料處理方式、加溫滅菌方式和栽培管理方法,有效解決傳統栽培方法效率低、用水排水量大、粉塵廢氣多等問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栽培環境,引領草菇種植向機械化、規范化、環保化方向發展。
在草菇工廠化栽培技術創新方面,團隊優化培養基配方、開展人工調控管理技術研究,與其他企業聯合攻關傳感器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不斷優化草菇工廠化栽培工藝流程。
針對沒有品種、設備及技術的小農戶,團隊提出“集中制包,分散出菇”的生產模式,并與大企業聯合實踐,廣泛推廣應用。
此外,團隊還積極承擔國家、省和市有關項目,聯合廣東省內7家企業、高校及科研單位實施“食用菌良種重大聯合攻關”,參加科技下鄉扶貧、援藏工作及人才培養等工作。
充當菇農幫手,為企業牽線搭橋
和何煥清合作過的企業,很多都有近20年時間。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2004年開始就與何煥清及團隊合作,開展食用菌的研發、農技推廣和銷售業務。
在何煥清及團隊幫助下,星河生物單是草菇這一品種的產量就從5.5斤/平方,提升到6.5斤/平方,實現了顯著進步。公司希望未來繼續在專利、標準等知識產權方面深入合作。
不僅為企業提供幫助,何煥清與菇農、技術員的關系也特別好。
連南三江鎮技術人員唐亞六在樹下偶然發現一種特殊的野生菌菇,經何煥清鑒定該樣品為金福菇。這一發現既豐富了種質資源庫,也為進一步推廣種植這類高產品種打下基礎。
梅州蕉嶺縣三圳鎮千年靈芝合作社負責人涂利平,2015年在生產過程中遇到雜菌污染,制作的幾十萬袋靈芝菌包中有很多發生“黃霉菌”。何煥清幫忙解決了雜菌污染問題。
在何煥清團隊建議下,千年靈芝合作社還改進了靈芝生產、栽培、銷售模式,生意越做越大。截至目前,合作社年產值達到150萬元。
何煥清認為,做技術服務能使服務雙方達到雙贏,應長期推行。一方面,團隊為菇農及企業提供新品種、新技術,幫助他們解決生產問題,提升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自己和團隊也能從企業、合作社及菇農處了解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使研究更有針對性、更貼近市場需要。
解決產業核心問題,不為利益推廣技術
與其他作物不同的是,食用菌的一些技術和規程尚未成熟。例如,目前廣東省還沒有開展食用菌省級審(認)定工作;一些工廠化栽培的品種還存在國外“卡脖子”風險;一些傳統食用菌品種種源來源于國外;部分品種鮮菇市場存在季節性飽和;工廠化栽培對傳統種植造成沖擊等。
何煥清及團隊不斷努力,以期縮小這一差距。當遇到一時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時,他會第一時間聯系國內經驗豐富的專家交流指導;當技術不夠精進時,他會同團隊探討怎樣改進;面對國外“卡脖子”的品種,他會制定目標從我國特有的品種來攻克。
當前團隊已研發出梅靈三號、高溫平菇、博羅虎奶菇、烏芝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品種。此外,何煥清也在廣東省級食用菌的品種審(認)定標準制定方面,做出積極行動。
何煥清始終堅持,不成熟的技術不推廣,不能拿企業、農民生產基地作試驗。盡管食用菌產業發展還面臨眾多挑戰,但何煥清和團隊愿意接受挑戰、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