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漳縣東泉鄉積極探索“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在胭脂村優先試種庭院“塔擺木耳”,致力讓農家小院發展成促進產業增效、群眾增收的“聚寶盆”。
胭脂村村民張田有介紹,“種植木耳的塔擺架子是合作社免費提供的,菌棒也是先發給我們。投入成本政府補貼一部分,剩余成本等木耳產出銷售后再收取,我們基本上不投一分錢。”種出來的木耳先由村民曬干出售,賣不完的合作社兜底回收。繼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之后,庭院經濟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第三渠道。
據了解,目前胭脂村已有5戶群眾在自家院子里試種黑木耳,共有菌棒1.6萬棒,預計年收入可達8萬余元、戶均增收1.7萬余元。
近年來,漳縣堅持把食用菌產業作為培育新興產業的重中之重,依托產業發展基礎和地域特色,用好用活農村各類資源,累計投入資金2.06億元,在東泉鄉胭脂村、武當鄉張坪村、新寺鎮青瓦寺村等地建成木耳生產基地9個812畝,建成年產1000萬袋木耳菌種菌棒生產線,食用菌年掛棒能力達到1082萬棒,年產干木耳81萬公斤,全縣木耳產業年綜合產值突破1億元。
下一步,漳縣將重點打造以三岔鎮食用菌、新寺鎮食用菌和設施蔬菜等為主的漳河龍川河流域菌菜片區,推動傳統種植向“一茬變兩茬、平面變立體、產品變商品、低效變高效”的現代化生產“四變模式”轉變。同時,加快黑木耳精深加工等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