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言說,食用菌在種植過程中會噴甲醛來避蟲害,個別商販還會在售賣過程中噴灑甲醛來保鮮,導致市售的食用菌中甲醛含量超標,食用后會危害身體健康。這是真的嗎?
食用菌中的甲醛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
科學實驗結果表明,食用菌中的甲醛并非人為添加或環境污染所致,而是其在生長過程中的自然產物。如香菇中含有香菇菌酸,它是蘑菇香精的前體物質,是香菇干品的主要芳香成分,這種物質在酶的作用下,能夠形成甲醛。有研究發現,甲醛含量在香菇七成熟階段達到最高值。采后貯藏過程中,鮮香菇中甲醛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并且菇柄中甲醛含量高于菇蓋。香菇烘干后甲醛含量逐漸降低。所以,甲醛是香菇生產過程中的一種自身代謝產物,它與香菇是共同存在的。
香菇中含甲醛,食用安全嗎?
一般情況下,食用菌中的甲醛含量可忽略不計。雖然香菇中的甲醛含量相比其他食用菌略微偏高,但仍然在安全范圍內,對消費者而言,甲醛的安全風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根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表明,香菇鮮品中檢出甲醛的中位值是12mg/kg(平均值32mg/kg);香菇干品中檢出甲醛的中位值是34mg/kg(平均值66mg/kg),均遠低于香菇進入日本市場的甲醛暫定限量。國內學者毒理學研究結果也表明,香菇中甲醛并沒有遺傳毒性。所以,食用香菇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通過貯藏及烹飪,甲醛會減少嗎?
由于甲醛易揮發、易溶解、易降解,在日常生活中,經過食用前的放置、冷藏、泡發、洗滌、煮熟,甲醛含量會明顯降低。研究結果顯示,貯存約5天后,鮮菇甲醛含量明顯下降,干菇貯存一年后甲醛含量比剛采下鮮菇烘干低2.7倍。將干菇浸泡,吸透水分1h,煮5min,菇體甲醛含量明顯降低。所以,大可不必因擔心菇體含甲醛而影響食欲了。(來源:《食用農產品消費安全科學觀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