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引進國內食用菌珍稀品種赤松茸開展周年化生產,在圍場藍旗卡倫鄉歷經兩年刻苦攻關,篩選品種、修訂生產標準、破解瓶頸,最終獲得成功。通過設施棚室和林下套種栽培模式,赤松茸實現周年化生產,畝凈利潤達6萬元,不僅填補了省內人工培育珍稀菌類周年化生產的一項空白,也豐富了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為承德食用菌產業領跑全國注入新動能。
承德環境冷涼、氣候獨特、林木豐盛等自然條件是人工培育赤松茸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礎。2021年,承德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河北省食用菌產業體系崗位專家董巖團隊與河北省食用菌產業體系首席專家李明教授、國家食用菌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李守勉教授謀劃確立了“赤松茸周年化栽培技術示范”課題。省市專家團隊通力協作,深入豐寧、隆化、圍場三縣實地考察調研,多方論證,最終確定實驗基地選址在北緯41.78°的圍場藍旗卡倫鄉,選擇生產用地1200余畝作為核心試驗示范區,設施棚室與林下套種兩種栽培模式相搭配,采取統一菌種、統一技術、統一分揀、統一銷售的生產營銷模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精細管理”,實現了夏季高溫期采收鮮菇的重大突破,鮮品平均地頭收購價格在16元/公斤,雙季畝平均凈利潤可達6萬元。
相關科研人員介紹,承德發展赤松茸產業有四重意義:一是生態價值明顯,赤松茸可利用多種農林廢棄物,可就近取材,降低成本,生產后的基料可直接充當有機肥;二是市場前景廣闊,尤其是夏季的鮮品,市場缺口大,產品價值高,產業效益顯著,市場前景廣闊;三是實現林下赤松茸規模化產業化,可以推進承德食用菌生產結構調整和林下經濟模式創新,實現優質高效;四是承德資源富集,稟賦獨特,是河北省唯一可以實現赤松茸周年化的區域,是帶動山區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優選項目。(來源:和合承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