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近一年時間,廣西南寧市70多位蘑菇愛好者參與了一個以大型真菌為調查對象的公民科學項目,在他們調查到的375種城市蘑菇中,可食用蘑菇僅占11.2%,超過70%的蘑菇種類有毒或用途不明。
該調查項目由廣西大學蔣愛伍教授團隊發起,劉駿杰是一名廣西大學林學院生態學博士生,也是一名蘑菇愛好者。從去年三月份開始,他和70多位蘑菇愛好者開始了城市蘑菇的調查。
調查發現,在南寧市城市公園里,最常見的10種蘑菇分別是裂褶菌、毛木耳、薄蜂窩孔菌、硬柄小皮傘、靈芝、白鬼傘復合群、純白微皮傘、樹舌靈芝、黃白雅典娜小菇、紅貝俄氏孔菌。
另外,在調查到的375種城市蘑菇中,可食用蘑菇占比11.2%,可藥用蘑菇占14.67%,城市公園里有毒的蘑菇占11.73%,且有62.4%的蘑菇用途不明。
通常,人們總認為顏色越鮮艷的蘑菇毒性越大,但是毒蘑菇具有偽裝性,并不能讓人輕易判斷是否有毒。在南寧市的城市公園中,最常見的蘑菇叫做大青褶傘,也叫ICU菇,它的顏色并不鮮艷,卻是中國最常見的毒蘑菇之一,也是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罪魁禍首。
由于可食用蘑菇與不可食用蘑菇之間無法通過簡單的辨識方法進行區分,且城市內生長的大型真菌往往容易被重金屬污染,因此,專家建議市民,不要隨意采食城市野生菌,即使遇見了可食用蘑菇,也不建議食用。(來源:廣西新聞頻道 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