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食用菌栽培專家,多年來,全國政協委員、天津農學院農學與資源環境學院生物技術系教授班立桐立足天津,扎根薊州區出頭嶺鎮,將實驗室培育出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白靈菇、香菇等食用菌新品種移植到農業大棚,并定期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幫助當地農民建立特色食用菌種植體系,并形成了一定產業規模。
去年,班立桐六次赴甘肅省天祝縣和古浪縣開展食用菌技術指導,推動試驗示范項目開展。他還隨全國政協的調研團赴黑龍江調研種糧補償機制問題。充分的調研考察,為他撰寫提案積累了大量素材資料。今年,他準備了兩項提案內容帶上全國兩會,一項是關于西部高海拔地區種植食用菌方面的建議,另一項是關于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方面的建議。
班立桐介紹:“我們在甘肅省武威市做了很多食用菌產業方面的工作,發現當地地處高原,海拔在2600米-3000米左右,氣候正好與平原地區的食用菌生產發展形成一個錯位,適宜在每年的6月至9月種植食用菌。而且,根據去年的市場價格來看,經濟效益可觀。所以我想建議,從政府層面上重視、支持西部地區的反季節食用菌生產,來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助力。”
此外,他還建議要進一步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斷捋順體系調整中產生的一些新問題,從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政策支撐等多個方面進行細化和補充,這對于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來說非常必要。(來源: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