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讓有意愿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
讓農民工落戶更要落“心”
中國農村雜志社評論員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目前仍有1.7億進城農民工和隨遷家屬尚未在城鎮落戶,有序推進這部分人群市民化是城鎮化的首要任務。
讓有意愿的進城農民工和隨遷家屬在城鎮落戶,落下“心”來,關鍵是解決好三件事。
就業。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可以通過產業發展、技能提升、公共體系等渠道助力農民工就業。要圍繞當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風俗習慣等實際發展特色產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培育與之相匹配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就業。要圍繞產業需求,對從業人員開展相關培訓,提升技能水平,達到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質。要建立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工作臺賬,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城市郊區相融合等方式將需求方和供給方精準對接,提高效率。
住房。房產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對任何人來說,在城市買房都不是一件小事。應多方發力,出臺有關政策文件,解決農民工住房問題。2023年,有關部門印發《關于開展“城暖農民工”服務活動的通知》明確要求,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力度,鼓勵企業多渠道改善員工住宿條件,積極為員工提供宿舍、公寓等。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認為,至少應從如下三個方面保障農業轉移人口的住房問題。一是以租為主,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實現“住有所居”。二是推行“公租為主,廉租為輔”的住房保障策略,逐步實現農業轉移人口住房保障全覆蓋。三是借助社會力量、多方共濟有效治理農業轉移人口城市住房問題。
保障。沒有保障,農民工就不能安心工作。應著重關注拖欠工資、社會保險、入學入托等事關農民工切身利益問題。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建議有關部門出臺政策,為這個群體制訂一個特別的險種。它跟社保不一樣,社保太重,如果有輕一點的提供基本保障的社保品種,企業也愿意繳,個人也愿意繳,這樣的險種、社保門類也能基本上保障這類群體的安全、健康、養老。
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更要落“心”。茲事體大,需多方發力,解決其后顧之憂。
(來源:中國農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