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生態經
發布時間:2003-05-0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過去依賴木材、木屑栽培的食用菌曾“吃”禿一座座山頭。福建省西部大山深處的漳平市新橋鎮近幾年大種食用菌,卻“青山依舊在”,森林覆蓋率從1998年的76.9%上升到目前的79%。“發展食用菌,一定要念好‘生態經’。”鎮黨委書記陳天彩說。
新橋山深林密,“九山半水半分田”。5年前,鎮黨委、政府在鼓勵農民大種食用菌增收的同時,注重引導農民栽培可用稻草、棉籽殼等替代木屑作原料的珍稀品種,農民開發新品種失敗了由政府承擔損失,成功了由政府給予獎勵。目前,全鎮毛木耳年產量達4100萬棒,形成以毛木耳為龍頭,巴西蘑菇、茶樹菇、雞腿菇等18種珍稀品種共同發展的生產格局,成為閩西老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
新橋蘆葦遍地。鎮黨委、政府引進推廣利用蘆葦栽培食用菌技術,很快被農民接受。在珍坂村的一間大棚里,村民曾垂舜一邊搬著木耳一邊對記者說:“過去用木屑種木耳,1公斤可產150克,現在用蘆葦,1公斤可產200克。”目前全鎮已有兩成食用菌用蘆葦作原料。鎮里還引進福建農林大學草栽食用菌技術,開始種植菌用草。
種食用菌完全不用木材是不可能的。為此,新橋鼓勵發展食用菌專用林,1999年以來,全鎮試種櫸樹、楓香樹等速生豐產菌用林7000畝。
如今,食用菌已成為新橋農民增收的龍頭產業。全鎮農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食用菌,年收入10萬多元的大戶比比皆是。“我們這里見不到種食用菌廢棄的塑料帶,這些也被有心人收集起來加工再利用了。”陳天彩說。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