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增收:資金 項目 市場一個都不能少
發布時間:2003-08-1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去年,我們報道過山東陵縣用文明信用評比這種土辦法,讓農民不用任何抵押擔保,就能從農村信用社獲得小額信貸資金,發展致富項目,一年后,記者再次來到了曾經去過的張武村。
在小額信貸資金的支持下,張武村的奶牛養殖量已經從去年的不到400頭發展到現在的近900頭,黃牛存欄800多頭。山東陵縣張武村黨支部書記張世剛說:“這兩年的時間,光給我們村(小額信貸)資金這塊就有750萬元,沒有這750萬元資金的注入,我們絕對不會有今天。”
張書記告訴記者,張武村去年人均年收入是2800元,而在此之前,村民人均年收入還不到1000元。現在,村里正在一片梨園里建設一個2500頭存欄規模的奶牛生態小區。在村里,我們又見到了去年采訪過的村民閆書明,靠著小額信貸的支持,閆書明去年養起了奶牛,如今,奶牛數量已經從7頭增加到15頭,每年僅出售牛奶的純收入達到8萬元。
在張武村的帶動下,周邊四個村也開始靠小額信貸資金的支持養起了奶牛。村民們不用顧慮牛奶的銷售,因為光明乳業在陵縣設立了集中收購點,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市場。在陵縣,黃牛養殖戶也不用顧慮牛的銷路,因為在該縣的于集鄉,還有一個大規模的牛市。
村民們告訴記者,多的時候,市場會集中上千頭的牛,而省內省外的牛販子們就從這里把買來的牛再販賣到各地。這位老農告訴記者,每年光養牛,能夠掙一萬多塊錢。
不少村民告訴記者,頭一回養牛時從信用社借的錢,多數已經還清了。
正是得益于資金、項目、市場這三個環節的齊備,山東陵縣10萬農戶中,大約有一萬多農戶靠黃牛與奶牛養殖增加了家庭的收入。一年多的時間,縣農村信用社共發放小額信貸款2億多元,扶持農戶發展新的種植、養殖等經濟項目。
風險控制:不能光靠信用評級
隨著貸款的農戶越來越多,小額信貸慢慢地也累積成了大數目,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光靠評選文明信用戶、文明信用村這樣的軟辦法,事實上還不能完全控制貸款風險。
在山東陵縣,依照遵紀守法、尊老愛幼、照章納稅等條件評選出的一星到三星級的文明信用戶,不用抵押和擔保,就可以獲得信用社2000--5000元不等的小額貸款。一個村的文明信用戶超過40%,就可以評為文明信用村,村里的文明信用戶的平均貸款額度可以達到5000元。但如果出現一宗不良貸款,文明信用村就要被摘牌,文明信用戶的平均貸款也將降為3000元。楊頂村有80戶文明信用戶,因為一宗到期貸款未還,今年被摘了牌。
山東陵縣徽王莊楊頂村書記楊才良說:“今年摘了牌以后,這個村只能貸到24萬元,就是貸款額度給降低了。”
記者注意到,目前的小額貸款周期通常只有一年,而奶牛等養殖與種植項目卻要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才有效益,一部分村民因此無力還貸,加上一些村民因還貸意識不強而有意無意地拖欠,一年多的時間,全縣農村信用社2億元小額貸款中,出現了約5%的不良貸款。
山東陵縣農村信用社主任張立新說:“文明信用創評活動的初衷是營造一個好的誠信的環境,但畢竟是一些軟手段,是一些社會控制的手段,但不能代替銀行內部對貸款風險的控制。”
張立新告訴記者,從今年年初開始,對總數額較大的小額貸款,信用社更多是采用聯戶聯保的方式發放,一戶出現問題,其他戶要承擔連帶償還責任。
山東陵縣于集鄉信用社主任李占和:“五到十戶聯戶聯保,聯戶聯保手續辦完以后,再進行公證。”與此同時,信用社還通過強化“誰發放、誰回收”的內部責任人制度,采取一些司法行政強制追繳措施,來控制貸款風險。
農村信貸:資金短缺成瓶頸
記者山東陵縣采訪時了解到,不僅是小額信貸,不少棉花加工大戶近期也急需資金,再加上鄉鎮個體工商戶的貸款需求,農村信用社的信貸資金供給已是捉襟見肘。棉花加工大戶張保明告訴記者,9月份是棉花的集中收購季節,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光他這每天的棉花收購資金就要近50萬元,而陵縣有大小棉花加工企業100多家。
山東陵縣張習橋油棉廠廠長張保明:“多家棉花加工企業,都需要資金,上銀行提錢去,銀行都沒錢。現在老是害怕還上款以后,將來貸不出來了,寧可多出利息,把利息先出上,先不還本了。”隨著幾大國有商業銀行逐漸撤出農村金融市場,農村信用社就成為農村和農戶存貸的主渠道,但是面對日益增長的信貸需求,信用社卻是力不從心。在陵縣,農村信用社上半年的吸收的存款約為6000萬元。
山東陵縣農村信用社計劃信貸科科長閆俊清介紹,6000萬的存款,僅僅能夠滿足農戶小額信貸的需求,面對“三農”的其它需求,工商業、個體民營企業,他們的資金需求則還很難滿足。
閆俊清告訴記者,目前信用社的資金來源非常單一,除了儲蓄和人民銀行每年2000多萬元的短期再貸款,再就是系統內從資金富裕地區拆借。目前陵縣信用社每年的信貸資金需求缺口就已經超過1.5億元。
山東陵縣農村信用社主任張立新說:“如果資金斷鏈的話,我們承諾發放的貸款發放不出去,將直接(刺激)民間借貸的活躍,對我們資金影響就更大,我們的存款就可能出現支付風險的問題。”張立新說,目前農村信用社存在的問題不是哪一家或者哪一個地區信用社的問題,解決包括資金短缺在內的一系列問題,必須依靠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盡快到位,否則,農村信用社服務農村市場的關鍵作用就難以發揮。
農信社改革方案即將出臺
自商業銀行從農村地區撤出后,農村信用社就成了大部分農業地區僅有的金融機構,但信用社機制在中國已經實施了50年了,目前,農信社改革試點即將開始啟動。
今天記者了解到,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已經開始下發。在這次方案中的一個關鍵詞是明晰產權關系,由于各地農信社經營狀況不同,所采用的產權也不同,其中一批經營情況好的農信社將被改造成股份制銀行。
不過,進入的門檻并不低,只有資產規模在10億元以上,組建后資金不低于5000萬的農信社才可能改制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時要求這些農信社不良資產率要低于15%,資本充足率高于8%。
按照這一要求,只有少數沿海地區的農信社有望成為商業銀行。暫時達不到門檻的信用社,可以比照股份制的原則和作法,實行股份合作制。而大多數農信社,一部分將繼續施行合作制。一些資不抵債的農信社將被重組、降格、合并甚至撤消。據了解,目前,銀監會已經確定了八個省市作為2003年度農信社改革的試點地區。這八個省市分別分布在東、中、西部。具體實施辦法,銀監會將會在十天內予以公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