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劑使野生菌變寶為廢
發布時間:2004-07-0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很多飯店的菜單上,都有野山菌菇煲。夏天大家都喜歡吃清淡的,這道菜的受歡迎程度是很高的。大多消費者可能不清楚野山菌是怎么來的,一般人認為野山菌就是保鮮程度較好的菌菇,經過冷藏,直接從產地運來,因此營養價值比較高。其實,不少菌菇是在防腐劑、漂白劑的作用下,經過腌泡加工的。浙江農都市場是杭州最主要的菌菇集散地。我們在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查支隊的協助下,對市場產品進行了抽樣檢測。抽檢的10個樣品中,4個批次的野山菌二氧化硫超標。這些殘留毒質化學品不僅擠走了野山菌原來的營養,而且對食用者的身體健康危害巨大。
批發市場里的野山菌二氧化硫最高超標12倍
杭州市場上的野山菌主要來自農都、近江兩大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除了50公斤裝的大桶,5公斤裝的小桶在市場里也挺多,是每家攤位的必備產品。數量適中、不用脫鹽是小桶的優勢。
負責檢測的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工作人員說,按照GB2760―96《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食用菌中二氧化硫的最高限量應該≤0.05克/公斤。而其中杭州綠潔副食品經營部的平菇,檢測出的二氧化硫量為0.34克/公斤,超標了6倍;四川大田山珍杭州經營部的菌菇,檢測出的二氧化硫含量為0.66克/公斤,超標了12倍!
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工作人員說,防腐劑和漂白劑是食品加工中常用到的化學品。防腐劑漂白劑都含有硫成分,跟水發生作用后,就會產生二氧化硫。野山菌中檢出超標的二氧化硫,足以證明菌菇商在加工野山菌時使用了大量防腐劑漂白劑。
野山菌都往飯店去了
記者在農都市場走訪時,發現一家名為“杭州綠潔副食品經營部”的菌菇產品外觀特別漂亮。攤位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小包裝野山菌產品,記者抓起一包,里面的野山菌雪白漂亮,包裝上標注:保存期6個月,可標注的成分中卻沒有“防腐劑”。
老板說自己在近江市場也有攤位,生意不錯,每天可以賣出100多小桶的野山菌,都是賣到酒店飯館。相比那些50公斤裝的大桶,5公斤左右的小桶比較適合用量不大的酒店飯館。
他說,小桶的貨就是大桶里分出來的,脫了鹽以后放進小桶,一斤價格要多出2元,相當于賺點加工費。在他的攤位里,一個大桶的滑菇剛剛要運送出去,打開一看,那些滑菇鮮嫩雪白,很是可愛。
“怎么搞得賣相這么好的?”
老板笑笑:“這個自然有辦法的。”
隨后,質檢部門在該經營部的產品“平菇”中,檢測出的二氧化硫量為0.34克/公斤,超標了6倍。
從幾家菌菇經營部了解到,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六七百斤,都是飯店酒店的采購員來拿貨。而農都市場的一位管理員則說,近江市場一帶的飯店生意越來越旺,近來那里的菌菇生意已經超過了農都,很多攤主都把生意做到那里去了,因為那邊的飯店買得比較多。
場內檢測對抗“場外交易”
根據《城鄉集市貿易管理辦法》,“不得進行場外交易”早對經營者有所約束,但場外交易一直是十分盛行的。
菌菇老板能通過在場外交易,逃避市場的監管。“每次市場要對吞吐量進行調查,菌菇老板大都不太肯說實話。”浙江農都市場市場部邱明說。逃避稅收是場外交易的主要原因。下城區國稅局市場科王科長說,農都市場的這些菌菇老板在市場里租下攤位后,每個月是以定額稅的形式交稅的。而在場外交易的數量,如果要收稅,就需要商戶如實申報交易情況。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國家稅收的流失和產品質量的失控。
在批發市場,許多菌菇批發商都做著“前店后廠”的套路,在市場里設一個小小的門面,擺上一些菌菇樣品,有的還打上名牌商標,讓人覺得是在正規廠家生產的,其實卻在市場周邊另外找個偏僻角落進行地下加工。
生產原料是防腐劑“焦鈉”
加了焦鈉的菌菇外表靚
因為在家鄉做過多年的野山菌生意,老竇算是野山菌加工行業的一個熟練工人,去年來到杭州,和幾個老鄉在浙江農都批發市場的“云貴川藏野生食用菌杭州經營部”找了份工作。“云貴川藏野生食用菌杭州經營部”在三里亭小區北面一個泥濘的工地,誰也想不到一排破落屋子里還藏著個那么隱蔽的加工場。一幫小工正把干菌倒進大盆里,不斷地揉搓沖洗,洗好的野山菌放進大桶,加水加鹽,老竇和幾個同伴忙進忙出。在這個兩百來平方米的加工場里,堆滿了清一色的褐色大塑料桶,里面是各種各樣“鹽腌”的野山菌,草菇、滑菇、牛肝菌等等,貨色齊全。
這個加工場,其實就是一個倉庫,周圍正在拆房,亂石殘瓦高高低低堆滿了整個大院,不遠處一排商品房正在拔地而起,粉塵不停地飄落下來。加工場的門口,因為沒有排水系統的緣故,洗野山菌的水和雨水都積在屋子的周圍,黑乎乎一片,散發著很重的臭味,幫工也許早習慣了,光著膀子忙著干活。開著蓋子的野山菌桶里,有工人說的像鹽巴一樣的厚厚一層東西,看上去十分污穢,散發著一股異味。
記者問老竇,你們的野山菌是怎么做的?這么臟的東西怎么吃啊?
“加鹽巴腌啊,酒店里買回去,拿清水泡泡就能做菜了。”
雖然加工場里的幫工們都表示,加工野山菌就是用鹽巴腌,可是在質檢部門抽樣的產品中,卻檢出了超標數倍的二氧化硫,這表明,野山菌里加入了大量的防腐劑。而執法人員從加工現場發現的一大包“焦鈉”提供了答案。后來問幫工,他們說“焦鈉”只放一點點,主要靠鹽巴。
檢測院工作人員說,這家名為“云貴川藏野生食用菌杭州經營部”的加工場里提取的樣品中,檢測結果發現,兩種菌菇中所含的二氧化硫含量超過標準值大約5倍。
幫工所說的“焦鈉”其實叫焦亞硫酸鈉,一種防腐劑,具有漂白、脫色、抗氧化和防腐作用,野山菌的保質期一般只有兩三天,而用焦亞硫酸鈉浸泡后,保質期可長達兩三個月甚至更長,而顏色依然鮮艷。攝入過多含漂白劑的食品,可對人體造成慢性危害。因此國家嚴禁過量使用防腐劑等添加劑。而在這家加工場里,根本不使用秤進行控制,幫工們隨手抓一把,就是加工過程中的分量了,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只會多加,不會少放。
老竇和同伴對我們說,市面上的小桶野山菌因為脫過鹽,保存的時間不長,所以加工者會在里面加進漂白劑、防腐劑,不但延長了保鮮期,還能使菌菇變得更加雪白好看。
在這家倉庫里,總共查封了43桶大約2000多公斤的野山菌。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查支隊李健雄隊長說,這樣的野山菌加工案近年來還是第一次被發現。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