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縣小蘑菇產業越長越大
發布時間:2004-07-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年來,河南省夏邑縣立足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把大力發展周期短、見效快、前景好的食用菌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切入點,有力地促進了全縣農業產業化、標準化進程。目前,全縣已發展食用菌專業村83個,專業戶4200戶,帶動從業人員2萬余人,食用菌年產量達5000萬公斤,產值⒈6億多元,菇農戶均收入4000余元。可以說,食用菌已成為該縣一項新的支柱產業、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和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那么,該縣的食用菌產業是如何長大的呢?
政策驅動。在發展食用菌初期,農民存在著政策不明、信息不靈、技術不高、資金不足、營銷不暢等問題。為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夏邑縣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食用菌生產領導組,組建了食用菌生產辦公室。在服務食用菌生產上做文章。一是加大政策宣傳;二是給予物資扶持。為解決菇農發展資金的瓶頸問題,該縣對發展5萬袋以上的農戶優先協調貸款,發展10萬袋以上的村無償配備生產設備1套。近年來,該縣共發放食用菌專項貸款3860萬元,無償提供粉碎機、裝袋機等60臺(套)。三是搞好信息服務。充分發揮興農網和行業協會的作用,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科技推動。在食用菌產業剛起步時,由于農民缺乏相關技術,部分菇農的一個食用菌大棚還賣不到一萬元,嚴重挫傷了菇農的生產積極性。為了解決技術難題,該縣科協積極協調,全縣成立了多個食用菌協調會和技術協會,各鄉鎮專業村成立分會,對會員統一建檔立卡,每年聘請食用菌專家舉辦大型技術報告會二三次,每個食用菌重點鄉鎮配備2名技術組長,集中發展50戶以上的村配備1名技術人員,對菇農進行跟蹤服務,現場技術指導。由于技術指導到位,目前一個500平方米左右的菇棚產值4萬元左右。
示范帶動。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該縣車站鎮程大莊村的程丕七,就從外地引種蘑菇,當時1平方米產菇20公斤,產值80多元,其收入是種植其他同等面積農作物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在他的影響下,該村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蘑菇種植專業村。同樣,車站鎮在該村的影響下,很快成了蘑菇種植專業鎮,短短幾年時的間,該鎮就由初期的115座立體大棚,發展到目前的1100座,年實現產值3000多萬元,僅此一項全鎮人均收入601元。在車站鎮的帶動下,目前,全縣已形成車站、王集、楊集等為主的蘑菇生產產業區。
龍頭拉動。由于食用菌不利于保鮮、儲藏等缺陷,為使菇農減少損失,該縣一方面積極引導菇農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成立“食用菌發展技術合作社”,采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將食用菌加工銷售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菇農結成資源共享、利益均沾的共同體,另一方面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經營食用菌產業,大力扶持以食用菌為原料的龍頭加工企業,延長食用菌產業鏈條,對其對行深加工,有效地促進農民增收。幾年來,該縣已先后建成了中州食用菌開發公司、金土地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等21家龍頭加工企業,同時引來山東九發食用菌公司,周口潤棚食用菌公司等購銷企業6家。目前,這些龍頭企業年加工罐頭能力達6000噸,實現稅收460萬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