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6-08-1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據人民網-華南新聞報道,南寧8月16日經過近1年的試產運行,一個占地4000多平方米、月產能力近2萬菌筒、以“公司+農戶+基地”為主要模式運行的桑桿食用菌生產基地,最近在廣西宜州市崛起,這是目前廣西最大的桑桿食用菌產業化生產基地。
據介紹,宜州市目前擁有桑園24萬畝,是全國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由于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該市農民的桑葉用于喂養蠶蟲后,砍下的大量桑桿或當柴燒,或留在田間地頭發霉腐爛。2003年,廣西科學院在宜州市調研得知,該市大量廢棄的桑桿有待開發利用,于是決定將該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出的“桑桿培育食用菌”項目造福于宜州人民,并得到宜州市委、市政府在政策、投資環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之后,通過宜州市經濟能人覃應萍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桑桿食用菌生產基地于2005年9月興建,目前第一期工程已投資40多萬元。該基地現有廣西科學院專派的兩名工程師作技術指導,擁有員工37名,其中,聘請了6名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基地建成以來,以桑桿為原料粉碎加工培育的食用菌平菇、木耳及榆黃蘑等產品供不應求,遠銷北京、河南、湖南等省市。而作為重點培育對象的食用菌上佳綠色食品榆黃蘑,以外形高貴典雅、色澤亮麗及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頗受消費者青睞,并成為今年6月北京“廣西文化舟”贈品。限于剛組建的規模,目前,基地僅接受來自湖南、河南及廣東等地要求榆黃蘑的定單20多萬元。
據基地技術指導、廣西科學院副研究員何達崇介紹,每畝桑桿僅用來加工培育平菇、木耳,年可增收2000多元。如果宜州市今年所有的桑桿都能用于這一項目,農民僅此一項年可增收4.8億多元,而大量無公害生物有機肥——菌筒下腳料,返還給田地施肥后,能更好地改良土壤。
基地負責人覃應萍介紹說,桑桿食用菌生產基地今后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還將把這項技術廣泛地推廣到農戶家中,由農戶掌握技術培育食用菌,公司再統一收購加工外銷,形成“公司+農戶+基地”的運行模式。
責任編輯:紫晴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