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2-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傳統上,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產以木材為載體,但南非一個偏遠山區的村民們在一位中國教授的指導下,不僅從地里“種”出了蘑菇,還由此走上了“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日前,記者驅車500余公里,趕往由福建農林大學林占熺教授率領的專家組在南非設立的菌草生產“旗艦點”———夸祖魯―納塔爾省德班市附近的夸丁迪地區,在那里親眼見證了當地人靠種植蘑菇改善生活的喜悅。
中國專家組的菌草生產“旗艦點”就建在山坡之上。兩位祖魯族婦女扛著剛收割完的蘑菇走出大棚,見到林占熺和記者一行,興高采烈地迎上來與林教授打招呼,看來林教授已經是當地的名人了。
只見這里一片忙碌景象,有人正從菇床上采摘已經長好的蘑菇。
她們把收割上來的蘑菇放入紙箱里,除了留下一部分供自家食用外,其余全部出售。另外一些人正把一個個的小塑料袋整齊地碼放在菇床里,然后在上面覆蓋一層摻了石灰的土,最后澆上水。林教授告訴記者,很快這些菇床上就會生出新蘑菇,以現在的天氣狀況,一星期后這些蘑菇就又可以收割了。
林占熺是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1983年,他率先發明了菌草技術,即利用斑茅、蘆葦、秸稈等制成菌袋代替闊葉樹和木屑栽培食用菌,擺脫了傳統方法對林木的依賴和消耗,一舉突破了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瓶頸,并于1996年,被中國國家科委和福建省科委鑒定為“食用菌栽培技術的重大突破”,并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林占熺告訴記者,早在2003年,南非的祖魯王在福建考察時就提出要引進菌草技術和旱稻種植技術。2004年,福建農林大學首次派出專家組在南非夸祖魯―納塔爾省進行了菌草技術示范試驗。2005年,以林占熺為首的中國專家組正式進駐南非,開始指導當地民眾進行菌草生產。
林教授介紹說,中國的菌草技術在南非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專家組對菌草技術進行了本地化改進,盡量將生產過程簡單化,并實現標準化和系統化。林教授算了一筆賬,在南非每平方米的菇床可年產鮮菇120公斤,1個農戶只要有10平方米的菇床,就能夠收獲1200公斤的鮮菇,以目前南非蘑菇的批發價格計算,每年至少可以賣到24000蘭特(約合28000元人民幣),除去成本后的利潤要高于當地農民的平均收入。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