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5-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菌糠利用
在深入調查與菇農座談中,筆者發現,種過平菇、姬菇、白靈菇等廢菌糠可上地做底肥,或曬干做燃料,均有事半功倍之效;但丟棄亂扔街道溝岸上,既造就了污染源,又浪費了人力、物力。為此,歷經先后在高莊、路堡試驗,在曲周縣大河道鄉西大由村“眾發菌菇廠”由冀長社廠長示范,在協會、合作社派員做指導下用污染料和出過平菇的廢料再處理種雞腿菇,并加試部分沼液,長出的雞腿菇肥嫩質優,搶購一空。據三年的實踐示范,初步測算。每斤廢料可增收一元有余。冀長社積極入會、入社后不斷學習新技術,今年又備好平菇廢料三萬余斤,已覆土的雞腿菇袋7000余斤,已陸續出菇。預計增收三萬余元,僅此,四口之家,人均增收7000余元。這一典型事例,充分證明,以“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走“統一技術、統一菌種、統一物料、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分戶管理的“六統一分”之路,是實現“一料多用、廢料增值、提高效益、為農增收”的有效途徑,值得普及推廣。
棚室高效
歷經近幾年的調查摸底,邯鄲區域內的菇棚菌室大部是單季生產,投入產出比在1:2上下徘徊不前。尤其是各種原料和人工費用日益增長,有必要改進措施,實現菇棚菌室投入產出比達到1:3以上,才有可能促進食用菌產業持續發展。為此,筆者通過“幫、帶、促”肥鄉縣辛安鎮鄉東杜堡村菇農霍風江同志在制種、售種和菇菌管理中嚴把“三關”:即菌種關;優良示范在先,保證不超代擴轉,不出售退化菌種;拌料配比營養關;加全微量元素,翻拌均勻不夾生,發酵徹底不帶菌;發菌出菇關從嚴做起,做到通風少量多次,噴水霧狀細噴不超水,不傷小菇蕾,預防病蟲害,采菇后搔好菌,轉潮快,出菇多,使之,投入產出比達1:3:5以上。并帶起全村三十余菇棚,收入增加,后勁之足。還有,臨漳縣工業新區“榮珍食用菌合作社”陳萬鵬同志肯鉆善研,歷盡艱辛,利用冷藏庫反季節栽培白靈菇65萬袋,堅持標準化管理,經河北省科技廳組織專家評審鑒定為“冷房反季節白靈菇創全國技術領先成果”為邯鄲菇業發展史增添光彩;預計,今年可望純收入超百萬元。這一科技成果,將在邯鄲有條件的縣(市)區、鄉、鎮、村優先推廣。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