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9-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編者按】在食品安全體制相對健全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中國去年發生的“三鹿問題奶粉”事件曾引起他們的高度關注。于是乎,對于中國食品安全體系在這一年來的重建,海外媒體也始終保持著關注。從事件發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不妨聽聽他們給中國的表現打多少分。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漆菲發自北京 位于北京崇文門的一家菜市場上,穿上各色“新衣服”的乳品隊伍浩浩蕩蕩的擺排在貨架上,董先生望著這些新品種躊躇不定,最后還是選擇了保質期較短的一款牛奶。“保質期短的營養成分保存越完整,更加新鮮吧。”他表示。
經歷去年9月11日爆發的“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后,中國人的食品安全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但無論是中國乳制品業的鳳凰涅磐,還是整個食品安全體系的治理整頓,在一年前高度關注“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的境外媒體人士看來,他們對于一年后中國食品安全信心恢復又會做何評價呢?
從憂心忡忡到放下心來
“前兩年在美國聽到很多關于中國食品的報道,讓人覺得非常可怕。但這一年我一直在北京,看到了中國的一些舉措,有個‘法’字在那肯定會有作用”
去年9月,韓國《東亞日報》駐北京特派員具滋龍心里很不是滋味,剛報道完盛大的奧運會,接連而來的“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卻讓他很“震驚”:“這個國家能舉辦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屆奧運會,而它為何不能為本國嬰兒確保奶制品的安全呢?”
不過現在,具滋龍并不介意喝中國牛奶。一年來他觀察到,中國食品安全和食品清潔環境有所改善,中國政府對于食品問題也越來越“較真”,“中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改善,這么大一個國家處理問題肯定也要比較久的時間,我對中國食品安全的未來很有信心。”
回憶起去年的“問題奶粉”事件,臺灣東森電視臺駐北京記者楊釗還有些“耿耿于懷”,據他介紹,臺灣很多奶制品來自大陸,所以“問題奶粉”事件一出,臺灣當局非常恐慌,加之島內媒體大肆炒作,臺灣民眾聽到“大陸制造”就色變。好在該事件爆發不久,兩岸衛生專家馬上在北京會面,就“問題奶粉”的相關問題、食品安全進行溝通,并在去年10月成立了兩岸食品安全通報機制。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記者麥迪文原來也對中國食品一直“憂心忡忡”,因為澳大利亞的食品很少出現這樣的問題。“但實際在中國生活,發現并沒有那么糟糕,不是所有的食品都不安全。”
美國之音駐華記者章明也有同感:“前兩年在美國聽到很多關于中國食品的報道,讓人覺得非常可怕。但這一年我一直在北京,看到了中國政府的這些舉措,有個‘法’字在那肯定會有作用。”
日本共同社駐華記者鹽澤英一聯系到去年年初的“問題餃子”事件,“去年這兩起事件后,我感覺中國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壞事變好事。”而自己的太太也早已習慣在北京的超市買菜,“蔬菜會多看看表面,回來多泡水,其他也不會太在意。”
乳制品業經歷鳳凰涅磐
“如今市面上買的牛奶有一股久違的奶香味,這與三鹿問題奶粉事件之前的狀況有明顯區別”
在去年的一片質疑和指責后,許多外國媒體還是對中國政府一年來的工作報以肯定的態度。這段時間,以痛苦的嬗變為代價,中國乳業步入了正軌,中國的食品安全意識也深入人心。
去年的9月11日,當時的石家莊三鹿集團公司發出聲明,稱經自檢發現部分批次三鹿嬰幼兒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公司決定立即對當年8月6日以前生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全部召回。此后,事態發展有如“雪崩”,事態迅速波及整個中國乳制品行業,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
一年之后,香港《南華早報》回顧了這起食品安全事件的社會代價。“三聚氰胺嬰兒奶粉造成至少6名嬰兒死亡和將近30萬名嬰兒生病,這是中國出現的最嚴重的食品污染事件。” “21名奶粉企業負責人、中間收購商和奶農受到刑事罪名指控,多名政府官員被免職。”其中包括李長江引咎辭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職務。
痛定思痛,在付出高昂的社會代價之后,一場變革在中國食品安全領域展開。
2008年10月9日,《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在國內正式施行。“對奶制品從農場到貨架整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制定了詳細規章制度。”
《日經產業商報》記者多部田俊輔注意到,中國乳制品巨頭“徹底加強對原料奶的管理”。比如一家乳制品巨頭派駐了近8000名檢驗人員對擠奶設備等進行24小時監督。運輸原料奶的車輛也加裝了GPS定位系統,徹底杜絕混入三聚氰胺的可能。而另一家乳制品巨頭則向在奶農家里設立的擠奶站派駐指導人員,確保原料奶品質。
這些努力沒有白費。比如,在“三鹿問題奶粉”事件一年之后的今天,不只一位石家莊市民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如今市面上買的牛奶有一股久違的奶香味,這與“三鹿問題奶粉”事件之前的狀況有明顯區別。
從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2009年9月8日披露的一項最新測評結果顯示,中國液態奶行業用戶滿意度得分為76.2分(滿分為100分),評價處于“較好”水平。這被認為是國內消費者信心回歸的一項重要證據。
有肯定也有疑惑和質疑
“政府采取的措施確實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但是,這些措施是否能解決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和利潤所帶來的問題?”
當然,“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影響和改變的絕不僅僅是中國的乳制品,而是整個中國食品行業。《南華早報》如是概括:“一個積極的結果是,大陸的食品安全狀況有所改善。”
針對“三鹿問題奶粉”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食品安全法草案”作了進一步修改。
《南華早報》注意到,“食品免檢制度取消,三鹿曾是免檢產品之一”。“新法律還特別重視食品添加劑問題。去年三鹿嬰兒配方奶粉丑聞的元兇就是食品添加劑,”美聯社報道稱。《華爾街日報》則認為,“新的食品安全法旨在理順監管,一方面要建立一個全國食品安全委員會來協調其他政府機構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減少參與的機構數量。”
“給這些舉措打多少分我不好說,但起碼中國政府的誠意和努力值得肯定。”美國之音的章明說道。
肯定這些作為的同時,外媒也有疑惑和質疑。《南華早報》在一年后的反思文章中提出疑問:“政府采取的措施確實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并填補了一系列消費者保護措施中的漏洞。但是,這些措施是否能解決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和利潤所帶來的危險、缺乏透明度、缺少法制等問題?”
許多外媒也認識到中國擁有50萬家食品生產企業,體系過于龐大,以致于很難對生產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實行有效監管。《華爾街日報》評論道:“這些措施看起來不錯,但新法律根本沒有交待任何關于具體操作實施的細節。”美國《時代》周刊則提出:“更麻煩的可能是中國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將種種管理規定付諸實施。”
事實上,在今年6月《食品安全法》通過之后,為保證食品安全法的順利施行,中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還專門制定了《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示范店規范指導意見》和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八項制度。今年8月,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中明確要求,中國將建立縣級以上地區食品安全事故或者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緊急報告制度,反應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謊報和緩報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還是長期課題
“《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的機構和制度的建設也不可能立竿見影。但是,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一定會在法制和科學的軌道上扎扎實實地前進”
對于外媒報道中比較中肯的見解,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專家也表示認同。
比如對于外媒記者們憤憤地指責企業喪失倫理道德的行為,羅永康認為,在提高企業道德修養的同時,國家也應該加強打擊力度,嚴懲不盡責的官員,重罰黑心商人。“國家的這些改善措施正在慢慢起到成效,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看待這些問題。”他表示。
由于至今保留“分段監管”(即生產環節、流通環節、餐飲服務行業、食用農產品由不同的部門來負責管理),外媒對于中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改革效果始終存在懷疑,對于這個問題,國內專家們也認為雖然在過去一年中中國政府開始注意解決“分段銜接”(比如提出“無縫銜接”),并且增強“統”的力量,比如設立國務院級別的食品安全委員會,但仍需進一步調整。
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李里特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國家這一年來的措施,對不法的生產起到約束作用,也的確遏制了一些事件。”但他也強調,需要重視的不僅僅是后期的法律監管和懲罰行為,更重要的還是中國農產品的產業體制問題,需要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
在“三鹿問題奶粉”事件一年之后,盡管中國進行了很多反思和變革,但外媒的視角提醒國人,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還是一個長期課題。正如中國食品安全首席專家、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強調的,中國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規范化以及提高中小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素質還需相當長時間;《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的機構和制度的建設也不可能立竿見影。“但是,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一定會在法制和科學的軌道上扎扎實實地前進。”(國際先驅導報)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