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9-0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大學生段健杰爬下土坡,走進菇農的山洞,挑揀、稱重、結賬,然后背著蘑菇出洞上坡。傍晚,他將挨家挨戶收來的250公斤雞腿菇切削干凈,送到5公里外的李溝鄉貨運站裝箱打包。次日清晨,帶有“蘇山頭雞腿菇”標志的貨箱出現在了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
從8月初開始,原本只是在山東平陰縣東阿鎮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5名山東建筑大學學生開始了創業實踐。他們不僅完成了農村調查,還解決了長久困擾當地菇農的銷售問題,進而發現商機,成功組建了創業團隊,做起了農產品經紀人。
蘇山頭村是一個只有45戶、181口人的小村莊,山高溝深,地下水資源匱乏。2008年,跟隨縣里的推廣計劃,蘇山頭村村民在黃土坡上開鑿土洞,集體種植雞腿菇。洞里冬暖夏涼,是菌類生長的絕佳環境,全村80多個雞腿菇種植土洞一年四季產出新鮮質優的上好雞腿菇。由于蘇山頭村地處偏僻的山坳,遠離雞腿菇的集中產地,菇農只能把蘑菇賣給進村收菇的商販。商販收購價每公斤才1元,而在濟南市區的超市里,1公斤雞腿菇冬季能賣到七八元,夏季也在4元左右。蘇山頭村冬季平均每天出菇2000公斤左右,菇農守著生財的“金洞”,卻只能看著每天幾萬元的利潤流走。
7月中旬,山東建筑大學翼·縱創業協會的5名大學生在平陰進行暑期實踐時,發現了當地食用菌市場價格和其他市場差別很大。工商管理專業的武林意識到這是一個商機,于是和同學們一邊進行社會實踐調查,一邊開始了對食用菌銷售市場的調查工作,經過判斷,大學們鎖定了濟南、青島、徐州、鄭州、北京等地進行市場大“搜查”。他們通過網絡、電話及實地考察,對市場需求、采購價格、品質要求、包裝要求、貨運要求等問題進行調查。
首先進行的是濟南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食用菌加工企業的需求調查,但在濟南,幾十次的洽談都沒有結果。利用所學的電子商務知識,學生們在網上聯系客戶。終于在8月5日,社會實踐團隊聯系到了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霍經理,在雞腿菇等食用菌供應方面達成了共識,并且簽訂了采購協議。
由于成色好,價格低,發貨及時,8月9日,客商需求量就從每天100公斤擴大到500余公斤,實現了蘇山頭村菇農食用菌銷售的一次質的飛躍。學生的收購價是每斤2.3元,比菇販貴了3角,而且他們是現場現金結款,從不拖欠,贏得了農民的信任。
雞腿菇銷量不斷提高,創業團隊的日盈利也已經超過了1500元,團隊負責人武林開始琢磨怎么把生意做大。經過討論,大學生們決定注冊一家以“職業農民經紀人”為組織性質的公司——“翼縱商貿中心”,以此增加與客戶洽談、擴大銷售的信譽保證,并減小運營風險、保證菇農利益。8月9日,名為“翼縱商貿中心”的公司正式進入了注冊程序。
從8月12日開始,武林和另一名同學來到北京,對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為期4天的市場調查和拓展工作。調查發現,北京市場的食用菌銷量將會在秋冬季節大幅增加。4天內,大學生們又談妥3家客戶,另外有10家客戶準備在秋季收購。需求旺盛,產量充足,武林認為,日銷萬斤并非難事。
現如今由這個大學生團隊運營的平陰縣東阿鎮雞腿菇每日銷量逾1000公斤,已經累積實現1萬余公斤的雞腿菇銷售。
暑假即將結束,鄉村土地、風雨泥濘、數據問卷、市場繁忙,4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結束了,大學生的食用菌銷售創業實踐項目也基本步入正軌,“翼縱商貿中心”爭取到學校的創業基金的扶持,全面接手平陰雞腿菇銷往北京的業務,并在醞釀探求更大規模的商貿合作,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做好農產品經紀人。
這家目前只有5人的小公司還吸納了一位大學畢業生就業。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