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4-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馬龍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制定出臺一系列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政策措施,強力扶持食用菌產業發展,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該縣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種植食用菌的積極性,努力營造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實行縣級領導及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專業技術人員掛鉤聯系鄉鎮的風險抵押金考核獎懲制度,掛鉤聯系領導、技術人員納入聯系鄉鎮考核獎懲。健全領導干部及技術人員的責任考核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領導干部及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加大對菌農的扶持力度,對種植大戶給予資金、技術方面的扶持,對帶動農戶種植食用菌、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信譽好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種植戶給予貸款貼息扶持,對利用小型菇房或閑置房屋種植白蘑菇的菇農根據面積給予補助。
為搭建食用菌產業發展平臺,搞活市場流通,該縣今年將在食用菌生產重點鄉鎮組建3至5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菌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發揮專業合作社的優勢,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按照“積極引導、放手發展、大力扶持、規范運作”的思路,堅持民辦、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今年將新建食用菌專業合作社3個以上。培育和規范有影響力、帶動力、運作規范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努力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為發揮食用菌種植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該縣按照“引龍頭建園區、帶大戶聯農戶”的發展模式,切實加強園區及種植小區建設,促進全縣食用菌產業升級,提升產業發展潛力,實現無公害化生產,使種植企業、農戶集中生產發揮規模效應。目前,已在馬過河、舊縣、通泉、納章、馬鳴等5個鄉鎮規劃建設5個食用菌種植園區。
全縣利用小型菇房種植白蘑菇試驗取得成功,每座小型菇房菇床面積50平方米,每種一茬產值可達4000元,除去成本凈收入3000元左右。每年在全縣推廣利用小型菇房和閑置房屋種植白蘑菇300間15000平方米,可實現小烤房種菌產值120余萬元。
在政策扶持方面,該縣對各鄉鎮新建1個食用菌種植園區、占地面積在50畝以上并引進大戶入駐從事食用菌種植的,每個園區補助20萬元;對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工廠化生產企業,按其固定資產投資的5%給予補助;對新建年產30萬袋以上木生菌的食用菌企業給予一次性3萬至5萬元補助;對新建草生菌菇床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且年產鮮菇40噸以上的企業或個人,每平方米給予5元的菇房建設補助;對帶動農戶種植食用菌,并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給予一定獎勵。
今年,該縣將種植人工木生菌1382萬袋、草生菌220000平方米,計劃完成鮮菇產量9965噸、初加工1000噸,預計實現產值8040萬元。(特約記者趙玉貴)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