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3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陶靜)曾幾何時,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的發展速度令世界側目,尤其金針菇工廠化,由于技術成熟、利潤可觀、市場認知度高,一度成為追捧的焦點。然而,高速的發展也增加了脫軌的風險。2012年,一直發展順利的金針菇工廠化終于迎來了一場行業大考。
據《食用菌市場》采編組調研顯示,目前市場金針菇價格均價為5元/kg,較去年同期下降40%,為十年以來的最低價。目前近半工廠虧損,部分企業已經停產。對于此次金針菇工廠化困局形成的原因,專家分析,主要是違背市場規律,盲目擴張,最終導致的市場報復行為。據記者了解,早在2010年全國工廠化金針菇產量規模已達到30萬噸,中國食用菌協會也曾提醒,若產量未來兩年保持40%復合增速,則2012年將進入產銷量臨界。期間,不少專家學者也提出相同的聲音,但這一切并沒有遏制住工廠化金針菇狂奔的車頭。近兩年農業政策趨好,大批社會資金涌入,新建、擴建速度遠遠超過市場消化速度,最終市場不得不以一場殘酷的大考,完成工廠化金針菇行業洗牌。
面對大考,各家企業也報以不同心態。行業困局對大企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目前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企業發展戰略。南方某上市公司已經調整了企業擴建項目。另有兩家大型企業上市計劃受阻。雖然如此,但是大企業的心態依然較為平和。一方面大企業的有較好的市場鋪墊和品牌基礎,銷售相對穩定,同時大企業流動資金相對充足,“家底厚,年關好過”。記者采訪到山東一家日產40噸的工廠化金針菇企業,該企業表示,面對行業大考,他們不僅不畏懼,反倒覺得是行業的一件好事,可以借此提醒投資者不要盲目投資,避免大量資金的涌入。
而日產10~15噸的中型工廠化企業則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在市場擴張中,大企業擴建帶來的沖擊遠遠大于新進入資本的沖擊。不少企業認為,正是大企業盲目擴建導致了產能過剩,進而引發行業困局。更有甚者認為,近一年,由于大企業擴張而增加的產能至少在800噸/日。對此,記者也采訪了北京、江蘇、廣州的幾家知名企業。他們普遍認為,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做得好的企業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更好,擴建是企業發展壯大的舉措之一。
面對大企業和中型企業之間的口水戰,小企業和新建企業絲毫不感興趣。他們要么疲于應考,無暇顧及,要么游離于大考之外,無心觀戰。在對這類企業的調查中,記者看到了最糟糕的企業,也看到了狀態最好的企業。目前食用菌行業中,小企業占比高達80%。“小”是他們的劣勢,但也因為小成就了他們的靈巧。他們要么被吞沒,要么游刃有余。他們身上演繹著這個行業最殘酷的一面,同時也演繹著最具希望的一面。
很多小企業面對這場行業大考壓力很大,不少新建企業更是不知所措,滿懷信心的建好廠房,剛剛投入生產就面臨這樣一場大考,除了懊悔投資前的考察不足,也只能是祈禱下半年形勢有所好轉。更有部分小企業選擇了罷考。記者調查中,停產企業均為小型企業,江蘇一家小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銷售一箱金針菇賠10塊錢,仍然很難賣出去。另一家浙江企業告訴記者,現在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根本沒有人要貨。目前市場沒有任何好轉跡象,他們覺得與其費盡心力賠錢,不如停產等待時機。
但也有一些小企業游離在行業大考以外,依然樂得逍遙。記者采訪到山東一家小型工廠化企業,其產品只供應本地市場,多年來市場平穩。目前他們40斤一箱的金針菇,價格為110元/箱,比其他省市價格略高。該企業負責人介紹說,前些年40斤裝金針菇均價140元/箱的時候,他也買110元/箱,產品多年來只銷售本地市場,質量穩定,價格穩定,產量穩定,所以受影響不大。另有一家揚州小型工廠化金針菇企業,40斤裝金針菇市場售價120~130元/箱,是本次調查中售價最高的企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產量平穩,只供應當地縣、鎮,幾乎不受大環境沖擊。
面對行業大考,企業規模未必和最終成績成正比。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已經發現,大企業向我們展現了品牌化優勢,而那些游刃有余的小企業則向我們展示了區域化優勢。面對行業洗牌,能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大的企業,但一定是最適合市場環境的企業。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