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牡丹江東寧縣吊袋越冬耳畝效益20萬元
發布日期: 2012-08-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 目前,黑龍江省東寧縣的“吊袋耳”栽培大棚已達到371棟,總規模突破1000萬袋。一些耳農還將“越冬耳”和“吊袋耳”兩項技術結合運用,畝效益可達20萬元,創下了黑木耳栽培的歷史新高。
“吊袋耳”學名為棚室黑木耳立體掛袋栽培技術。因采取懸掛擺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積下,其擺放數量是傳統地栽木耳的6倍。同時,由于棚室生產黑木耳生長過程受天氣影響小,品質純凈、無污染,一個生產周期下來,可省水和節能70%多,并可實現提前一個月采摘,每袋掛袋耳純利潤比地栽木耳要高出2元多。
從2009年開展“吊袋耳”栽培以來,東寧耳農和技術人員克服了生產中擺放密度大、通風難、制菌要求高、棚室溫濕度不易控制等技術難關,為大面積推廣掃清了障礙。通過講課培訓、典型示范、現場解惑,“吊袋耳”迅速成為東寧耳農的“新寵”。截至目前,該縣“吊袋耳”栽培大棚已達到371棟,總規模突破了1000萬袋,僅此一項拉動農民增收2000多萬元。
東寧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從大朵耳、春耳,到小孔耳、秋耳,再到元寶耳、越冬耳、吊袋耳,每一次技術的創新和推廣,都使得東寧黑木耳產業實現了提質增效,提高了耳農的經濟效益。今年,東寧縣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可實現2萬元,其中黑木耳栽培新技術將帶動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5萬元,繼續在全省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