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專家建言食用菌市場流通
近年來,隨著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在有些產區出現了產品銷售不暢,特別是近兩年來工廠化金針菇、杏鮑菇產品和個別傳統栽培品種出現了價格下滑,生產者利潤銳減的情況。如何加強食用菌產品產銷對接,搭建市場信息共享平臺,提高市場流通效率,解決淡季不淡等方面的問題。記者采訪了行業內的一些領導專家,他們就食用菌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提出了富有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現整理了相關言論,以饗讀者。
搭建更為通暢的食用菌市場信息發布平臺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理事長李玉春認為,要破解“菇賤傷農”的怪圈,應該考慮搭建更為暢通的食用菌信息發布平臺。首先,菇民可以借此了解食用菌特性,懂得科學種植的知識,避免落后的傳統大棚種植。其次,能及時顯示全國不同地區不同食用菌的種植情況,避免盲目擴大或減少面積。
造成目前食用菌淡季市場的月份越來越多的原因是生產企業對于市場需求缺乏足夠了解,沒有對市場需求空間進行科學預判,工廠化企業屢屢刷新日產量的同時也就造成了產能的過剩,使得食用菌產品的市場價格也一跌再跌。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課題組在“2013年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及市場情況調研報告”中指出,2013年全國工廠化生產企業總家數達到750家,較2012年的788家降低了近5%。這也是自2008年以來,工廠化生產企業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中很大部分工廠化企業抵擋不住市場價格的下滑,出現嚴重虧損,有的倒閉,甚至有的干脆轉行。
為了破解行業內存在的產銷對接不暢難題,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從2001年開始,由中國食用菌商務網、《食用菌市場》雜志主承辦的每年一屆的全國新產品新技術會展活動,通過產品展示、專家論壇、實地參觀考察行業優秀企業等活動,在理論上為主產基地及企業發展提供幫助;也為食用菌生產者、經銷商及消費者之間搭建了產銷對接的平臺。13年的辛勤耕耘,全國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展會儼然成為行業內最盛大的會展活動,這次在河南鄭州召開的“2014年全國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暨市場流通峰會”也必將是一次行業盛會。
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打造有利于解決產銷不暢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指出,食用菌作為蔬菜的一個小類品種,市場價格跟蔬菜一般規律性,一樣容易波動起伏不定。這其中的原因,大多由于菇農對市場信息掌握滯后,長期存在菇農與市場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矛盾。很多時候菇農具有跟風種植心理,當上一季食用菌銷售的比較好,往往今天就有很多菇農會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在短時期內會造成市場產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引起產品價格下降,隨后就是菇農減產,來年市場價格又會上漲,長此以往,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近年來,農產品電子商務正沖擊著傳統的流通體系,一些食用菌企業為了擴大銷售渠道,紛紛涉足電子商務領域。食用菌企業與電商通過線上與線下的聯姻,將使食用菌產品流通迎來黃金發展期。
在戴中久會長看來,蔬菜、食用菌等農產品的生產大多是小生產,而進入流通領域后,則面對的是大市場。小生產如何應對大市場,農民“賣難”、消費者“買貴”,是長久以來的流通難題,而發展電商將有助于減少層層流通環節,發展快捷高效配送,并且由于電商形態下的透明價格交易,將對農民的生產帶來更直觀的價格傳導,進而引導生產更加按照市場規律更有序地進行。
他提到目前商務部正大力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即將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可以預見農產品電子商務將成為未來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