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蘑菇達人”成立合作社 87戶村民跟著發財
“別看現在香菇這么受歡迎,過去人們可不敢吃。”42歲的譚雪亮在茶陵縣思聰街道的華星村自主創業,建起80余個大棚、占地100多畝的蘑菇基地,今年預計產值將達1000萬,利潤可達400萬元。
首次創業
20年前,好多人不敢吃蘑菇,種出蘑菇沒人買
1994年,高中畢業兩年的譚雪亮在生物老師的推薦下,來到湖南農業大學下屬的某研究院學習食用菌的種植技術。3個月后,譚雪亮回到界首鎮白沙村,選地址、搭棚子,培育菌種。“12月,蘑菇豐收了卻便不好賣。”譚雪亮告訴記者,當地老百姓怕蘑菇有毒,他整天為此發愁。
三批蘑菇上市,銷路一直未見好轉,滯銷的蘑菇只能倒掉。1996年,他放棄蘑菇種植,進入鎮水泥廠工作,隨后又去深圳。
再度創業
回鄉重操舊業,產品通過綠色認證
2005年,不滿足長期在外打工的譚雪亮“意外”發現綠色、健康的蘑菇食品很受青睞,于是再次萌發回鄉創業的念頭。隨后,譚雪亮被農業大學的一位同學聘請到郴州安仁縣指導蘑菇種植。譚雪亮回憶,當時他的基本工資是5000元,另外每培育一個“菇棒子”提一毛錢。“最高時,我一個月拿到了一萬元。”
但高薪沒有把譚雪亮留住。2006年7月,譚雪亮來到茶陵棗市鎮,開始自己種植平菇。“平時就我跟妻子兩個人,忙時再請農戶幫忙打理。”第一年,除去各種開銷,譚雪亮賺到了7萬多,而隨后的幾年,他每年都能賺到10余萬元。
看到種蘑菇能賺錢,村里其他人也開始種植。2011年,譚雪亮與他人合伙籌建茶陵縣食用菌協會華星示范基地,去年又成立了以農民為主體的綠之亮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
去年11月,基地生產的綠之亮食用菌通過中國綠色食品認證,獲得綠色食品使用商標證書。譚雪亮說,這些食用菌肉質肥厚,脆滑爽口,不僅在本地市場頗受青睞,還是長沙、廣州、深圳等地農產品市場的搶手貨。
實現雙贏
建成示范基地,87戶村民跟著發財
2013年9月,食用菌示范基地建成投產。截至今年3月份,基地就賺到了120多萬元,其中譚雪亮獲利30萬元。“今年氣溫比較好,產量比較高,如果按照去年的價錢計算,基地今年產值將達1000萬,利潤可達400萬元。”譚雪亮預計,今年他個人可以實現100萬元的純利潤。
據譚雪亮介紹,目前,協會有87戶村民加入,輻射5個鄉鎮,18個村莊,每年春秋蘑菇采收季,基地可實現用工60人。“到了蘑菇廠工作,一個月2000多塊錢。”在食用菌基地工作的譚女士稱,他們不僅可以到基地上班領工資,年終還有分紅。另外,譚雪亮向農民低價提供菌種,讓農戶種植,然后回收產品。“一個家庭普遍種三四畝,每畝收入1.5-2萬元,一年就能收入4.5-8萬元。”
“今后將逐步把香菇高棚層架栽培技術向湖口、界首、腰陂等7個鄉鎮的30多個村輻射,以帶動更多農民生產香菇、增收致富。”現在譚雪亮正與廣州、海南的兩家訂貨商溝通,計劃今年9月前在茶陵組建大型收購公司,建造大型冷凍室,解除種植戶 “產品難銷”的擔憂,同時降低農戶產品的保鮮成本。 (文/陳正明)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