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用菌年產2600萬t占世界總量的80%以上,其中雙孢菇年產200多萬t是美國年產量40萬t的5倍,中國的用種量比全世界總合還多!如此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產業資本能不追逐嗎?況且,我國菇種研發和制種技術尚處于原始階段,產業亟待升級換代。因此,美國三大菌種公司資本正在擇機進入我國,這是大勢所趨”。5月9日在青島召開的國際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產業發展主題報告會上,河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教授楊國良帶來了美國蘑菇市場考察報告。
楊國良教授現場介紹,2015年3月14日--24日,自己隨同國內食用菌從業者40余人一起赴美國考察了該國食用菌產業中最具代表性的多家公司,其中:蘑菇菌種廠3家,蘑菇工廠4-5家,香菇農場1家,基本囊括了美國當代技術最先進、生產規模最大、生產菇種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食用菌企業。在考察過程中,自己發現在美國消費市場上,鮮菇占比87-95%(35-38萬t),加工菇僅占5-13%(2-5萬t),這些參考數據,證明現代生活需要增加鮮菇,而非加工菇。例如蘑菇罐頭,美國的消費量逐年降低,這是大勢所趨。因而,我國出口美國的罐頭近年明顯減量。
楊國良教授介紹,歐美人習慣吃白蘑菇,占菇類產品總消費量的85-95%。白蘑菇出廠平均價2.75美元/㎏,超市標價高達10美元/㎏,超市價比出廠價高約3.6倍;而且蘑菇價格明顯高于蔬菜水果。除白蘑菇外,歐美人還喜歡吃褐蘑菇。2013年美國消費鮮褐菇數量約占蘑菇總量的17%×40萬t=6.8萬t,出廠價高于白蘑菇15%約3.25美元/㎏,大褐菇(Portabella)的市場零售價約10美元/㎏,比出廠價高約3倍。
隨后,楊國良教授向與會人員重點介紹了美國三大菌種公司:Sylvan 公司、Amycel公司、Lambert公司,以及兩家蘑菇種植公司:Monterey公司和Premier公司;這五家蘑菇公司在美國甚至全球都很知名,其中Sylvan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跨國蘑菇菌種公司,在7國設有菌種廠,菌種銷售于世界60多個國家,其制種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為了保證菌種高質量不出問題,Sylvan商業化的菌種都是經過出菇驗證的。如果菌種出現問題,一次賠償就可能導致菌種廠倒閉。因此,菌種出菇試驗和質量嚴格把關成為菌種生產的必需環節。為保證生產菌種的存貯安全,Sylvan采用了超低溫液氮保藏系統。此外,賓州實驗室建有一個野生菇及商業菌株基因庫,通過進行品種之間的雜交改良現有品種,不斷推陳出新高產、優質、抗病的優種。
最后,對于次次美國之行,楊國良教授在現場跟大家分享了心得體會:美國蘑菇產業發展數十年的經驗證明,技術須進步,生產須適度,競爭須自律。否則,行業投入產出效益下降甚至虧損。菌業前途光明,同仁尚須警醒。
據悉,由中國食用菌商務網、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聯合主辦的國際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于5月8日—11日在山東青島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