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召開期間,備受各行各業期待的“一帶一路”規劃正式發布,21萬億美元的投資藍圖躍然紙上。與之相呼應,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國內的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一帶一路”戰略的加速布局,為我國食用菌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新常態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可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為企業找到新的增長點。目前國內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部分產品供大于求、消費需求相對疲軟、成本上漲等不利因素,企業整體利潤水平在下降,盈利壓力加大。在我國食用菌產業相對低迷的背后,印度、巴基斯坦、越南、菲律賓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食用菌新興市場卻異軍突起,這些地區食用菌生產還處在傳統種植栽培階段,食用菌需求量遠遠大于當地產量,食用菌市場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現階段,他們發展食用菌產業熱情很高,但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優良菌種、技術指導,以及先進的機械設備的支撐。而我國食用菌產業經過十幾年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了工廠化、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目前已擁有日臻成熟的生產技術,自主研發的菌種,以及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機械裝備。就目前國內情況來看,食用菌企業“走出去”,不僅是滿足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內在要求,也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實選擇,更是食用菌產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表現。企業通過“走出去”戰略,一方面可以輸出人才、技術、設備等優勢資源,擴大貿易渠道,增加贏利點,擺脫當前產能過剩和低價競爭帶來的束縛;另一方面可以擴展視野,加強與國外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利用國外的土地、人力、原材料等資源優勢發展實業,生產的食用菌產品可直接在周邊市場上銷售,讓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
但我們也應看到,目前國內各種食用菌產品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一些歐美國家對我國出口的食用菌產品設置了極其嚴格的技術壁壘,使得以出口為主的企業不得不面臨產品難于輸出和退貨的風險。而“一帶一路”地區如南亞、中亞及東南亞等食用菌新興市場,由于當地行業法規、管理制度、信用評價、風險控制等方面建設還在不斷完善中,企業“走出去”到這些地區投資興業,也存在一定的隱患和風險。因此,政府要為企業“走出去”創造條件,強化保障服務,企業也要不斷提高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走出去”是當前食用菌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選擇之一,相關企業要充分利用 “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努力在拓展國際市場上實現新突破、新跨越,為我國由食用菌大國向食用菌強國邁進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