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在黔西縣紅林鄉(xiāng)海拔1500米以上的鄉(xiāng)村,冬春季節(jié)正是群眾種植冬蓀、羊肚菌的好時節(jié),前來購買菌種的群眾絡繹不絕,紅林食用菌種植基地上20多個工人加班加點,基地負責人張忠毅也是忙得連上廁所都一路小跑,產品還是供不應求。從2013年底成立紅林鄉(xiāng)食用菌種植基地以來,張忠毅粗略算了一下,周邊海拔適宜地區(qū)的大方、黔西20多個鄉(xiāng)鎮(zhèn)都在發(fā)展種植,種植群眾已達到4000多戶。每年銷售的60萬公斤冬蓀菌種全部種植成功后,按照產品最低價格每公斤500元、每7公斤菌種最低產量1.2公斤計算,次年即可收益4285萬元以上,連續(xù)3年不用重復投入均有收益。
24年前,17歲的張忠毅迷上了地方稀有野生菌種冬蓀、羊肚菌的人工培植研究。他反復試驗,終于在2013年培植出冬蓀菌種,并試種成功。接著,第二年,他又成功培植出羊肚菌菌種,兩種產品成活率均高達80%以上。在此基礎上,張忠毅引進另外兩位股東,爭取到鄉(xiāng)政府無償提供的生產場地,采取群眾投入土地、材料、勞動力,基地提供種子、技術,群眾與基地按收益“五五分成”的方式,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了1000多畝食用菌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