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31
來源:中新網河南新聞
“別看這些花一樣的銀耳不起眼,高峰時一次可采摘干耳100多斤呢,這可都是我們農民致富的金疙瘩!”日前,信陽市浉河區譚家河鄉食用菌協會會長徐家軍在食用菌大棚內一邊采摘銀耳,一邊向記者介紹說。
位于信陽市浉河區譚家河鄉大廟畈的六個自然村莊,是全省聞名的菌種生產基地。長期以來,當地農民從事以椴木黑木耳、白木耳(銀耳),椴木香菇、袋料香菇為主的食用菌栽培、菌種選育、生產銷售、技術推廣、產品回收等食用真菌生產, 走上了一條特色脫貧致富路。
據了解,2008年,在當地食用菌種植大戶徐家軍的帶動下,該鄉成立了浉河區信譚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300多人,帶動和聯系農戶500多戶,培育優良品種10多個,分別在河南的南陽、平頂山、駐馬店和湖北的隨州、安徽的金寨等地建立食用菌種植基地30多個,以合作社注冊的“信譚”牌食用菌產品為龍頭,發展規模年產值40萬元以上的達12戶,年產值10萬元以上的達60多戶,年食用菌產值達6千多萬元,會員人均收入超萬元。
在徐家軍的食用菌大棚內,記者看到,以椴木和栗木為主的菌棒交叉排列,整齊有序。一朵朵質地肥厚的白木耳掛在菌棒外,錯落有致,有如盛開的白色小花,煞是可愛。
“去年以來,白木耳的價格飆升,我們協會及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領協會會員大量生產白木耳,僅此一項每戶每年增收2萬元以上。” 徐家軍告訴記者,在合作社示范帶動下,譚家河鄉不僅有500多戶走上食用菌種植的脫貧致富之路,還為周邊地區的農民打開了致富之門,有效地推動了食用菌種植向產業化、規模化快速發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