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在我國人工栽培歷史悠久,是我國主要的食用菌栽培品種之一。據統計,2014年我國香菇產量達到769萬噸,占全國食用菌總產量的23.5%左右。從800多年前的砍花栽培,到近代的菌種椴木栽培,發展到當前的袋料栽培、設施化工廠化生產,我國香菇產業生產技術不斷提升,產量不斷增長,產銷一路看好。香菇栽培已成為我國很多產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惠民產業。
近年來,我國香菇的年產量、年產值均保持較高增長,品種競爭優勢比較明顯。究其原因,一是作為傳統的食用菌消費品種,從百姓餐桌到飯店酒樓,香菇的市場需求比較旺盛;二是近幾年工廠化金針菇、杏鮑菇等品種由于出現了局部地區的產能過剩,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有一部分種植戶、工廠化企業選擇利用現有設備設施轉產香菇的菌包工廠化和反季節生產;三是近兩年國家產業精準扶貧工作推進力度加大,很多貧困地區把香菇栽培確定為產業扶貧的主導項目,助推了香菇產業的快速發展。
現階段,庭院式傳統香菇栽培模式在我國已逐步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主產區在大力推廣的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栽培,個別企業還實現了香菇的工廠化生產,并成為未來香菇生產的發展趨勢。但從我國香菇產業整體情況看,生產模式仍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為主,生產主體仍是廣大農戶。同時,我國香菇產業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一是木屑等生產原材料緊缺,可替代品的研發滯后,原料的生物轉化率有待提高;二是栽培品種和深加工產品相對單一,產品附加值不高,在高端消費市場缺乏競爭力;三是一些現代生產設備在使用中故障率較高,穩定性差,影響生產效率;四是人才短缺,特別是熟悉智能化、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專業人才緊缺;五是產品銷售模式不完善,農戶和生產企業缺乏對產品的議價權,影響生產單位的效益和生產積極性。
要解決我國香菇產業存在的問題,需要相關科技單位加快對生產原輔材料替代品的研發力度,并從技術上提高原料生物轉化率,攤低企業和農戶的生產成本;要發揮企業與院校科技力量聯合的優勢,進行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等方面開拓創新,大力推進科技集成和成果轉化;設備生產企業要注重開發適合家庭式工廠化生產的小型機械設備,減少勞動強度和投入;要運用互聯網思維整合香菇上下游產業鏈資源,打通線上線下交易方式,將香菇傳統經銷模式與電商平臺相融合,提升香菇產業的產業效益。
當前,我國香菇產業有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也面臨著來自產業內外的問題和壓力,是機遇也是挑戰,有困難更有希望。我國香菇產業未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廣大從業者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生產模式、變革經營方式,在創新變革中推動我國香菇產業轉型升級。(文/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