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扶持,朝陽產業、食品質量安全,消費升級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食用菌成為很多民間資本眼中的“唐僧肉”,每個人都想吃一口,前幾年,行情好時,確實讓一部分人賺到了錢;這幾年行情不好時,投資食用菌的熱度卻一點也沒消退,即使賠錢也還有很多人愿意往里面跳?小編認為,不是行業內錢多人傻,而是食用菌行業內套路深的很。遠的不說,2015年中央提出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扶貧目標,讓很多貧困地區選擇食用菌作為精準扶貧項目來帶動百姓脫貧致富,上千萬、上億的投資項目在新聞上時有報道,在外界看好,產業一片欣欣向榮,但實際上這種“政績“項目很多沒考慮到當地是否適合發展食用菌而具有盲目性。另外,今年很多品種的食用菌市場行情在下跌,就連前幾年價格堅挺的香菇今年的價格跌幅也出乎很多人。11月24日,在目前香菇上市期,河南駐馬店當地的香菇市場價格為3元左右,這跟前兩年10元每斤左右,下跌了3倍,而種植成本在這兩年上漲不少,因此,現在種植香菇利潤已經很低了。現在投資食用菌是否可行?食用菌真是外界宣傳的“來錢”的現代農業投資項目嗎?下面,筆者為大家嘮嘮咱食用菌行業發生事多路滑的原因。
有錢就能做好菌業?
現在的菌業早已不是過去的一家一戶房前屋后種植蘑菇的年代了。工廠化、機械化、設施化成為產業發展主流,投資上億的工廠化項目在國內比比皆是,整個產業相較其他農業項目顯得很“高大上”。蘑菇從過去住低矮潮濕的菇棚直接住上了別墅、小洋樓。硬件條件的改變,讓我們食用菌產業向國際看齊。有錢就能種好菇,趕超歐美嗎?其實食用菌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很多學科,有些還真不是錢能解決的。過去一兩年內,食用菌休閑農業在各地興起,很多人拿錢做食用菌休閑農業,又搞建設,又修路,又搞景觀,花費巨大不說,后來發現根本賺不到錢,甚至每年還賠錢。很多人都不明白,花了那么多錢,錢都上哪了?其實主要的是錢沒花在規劃和創意設計上!規劃解決的是盈利和產業布局的問題,而創意設計解決的是如何吸引人群,脫穎而出的問題。這兩方面沒整明白,可能建起的食用菌休閑園、休閑農莊只簡單有個“光鮮”門面而已,沒有多大的食用菌文化在里面,所以有錢,沒腦子,一樣做不好食用菌。
做食用菌其實很簡單
很多人看到現在食用菌產業很紅火,也想分一杯羹。認為做食用菌其實很簡單,沒那么困難,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為啥有的人投資上千萬,每年還虧損;而有的投資幾萬元,卻有一倍甚至更多的回報。同樣都是干食用菌,其實差距還是挺大的。這兩年有的企業直接主板上市,有的卻還在掙扎。食用菌要想干好,不是件容易的事,涉及到的因素太多,其中某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影響利潤。
在中國干農業,很講究風調雨順?,F在食用菌可以實現工廠化生產,對于氣候影響不是很重要,但殊不知,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環境系統既是一個受自然規律制約的人工仿真系統,又是一個人類馴化了的自然生態系統。換句話說,食用菌工廠化的建設既要充分考慮外部大環境的影響,又要十分注意內部小環境的營造。而對于傳統食用菌種植來說,氣候就更顯關鍵了。因為每年惡劣天氣給食用菌種植造成的影響不是通過技術就能彌補的,天災誰也無法抗拒和改變,有20多年種植經驗的菇農都不能保證每年都掙錢,更何況是剛涉足該行業的人了。因此,對于干食用菌的人來說,要在干之前就要對這個產業有一個好的定位,把影響食用菌生產過程中的因子都要考慮進去。因此,做食用菌其實并沒有那么容易,想要把食用菌玩轉,就需要有新意,有創意,有獨特性,還要有定位等等,如果規劃做不好,那就還沒有開始起跑,就已經輸了。
靠政府的補貼活著
可能很多人從事食用菌,不是沖著打造百年企業的愿景而來,沒有很好的思考如何持續經營,如何規劃實現盈利路徑,而是想套取國家政策補貼為終極目標,結果,很多企業不是倒閉在生產技術不過關上,而是倒在了補貼的陷阱里。
補貼誰都想要,但補貼只發給兩種人,一種是處于貧困線上需要救濟,一種是自身有能力還能帶動周邊的人。那么干食用菌,肯定不用說,就是第二種了,首先你并不貧困。這也就意味著,補貼給你是為了讓你更好,帶動更多的人一起致富。因此,補貼是幫你,但不是你的盈利根本。很多人拿了補貼,就聽政府的“安排”,政府說怎么做就怎么做,跟個木偶似的。如果干食用菌只為了拿補貼,那早晚要吃大虧!
過去,食用菌是很多地方的主導產業,政府都比較重視和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當地干食用菌在爭取政府補貼上很容易,但這兩年隨著政府各類扶持項目審批和驗收趨緊,土地、稅收、貸款等優惠政策減少或取消,使得過去長期靠政府補貼來過日子的企業一下子“斷了奶”,陷入經營困境了,像這樣的例子在行業內不是個案。
真的想在食用菌行業干出名堂出來,還是要靠自身努力。
政府補貼應該讓企業錦上添花,而不要當成是雪中送炭。
食用菌產品需求大
冬季,在北方吃火鍋的地方,必然會有金針菇、香菇、木耳、杏鮑菇等品種;在一般大的超市幾乎都會有專門的食用菌展區,我國食用菌的年產量都以上百萬噸增長……這一切都說明,食用菌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種出蘑菇不愁賣,實則不然。這兩年市場行情不好,很多品種菇出現了價格走低的情況。像金針菇、杏鮑菇等品種行情就不是很好,而香菇雖作為我國傳統的栽培品種,一直來在市場上有消費群體,但這兩年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香菇的價格也出現了下跌。說實話,現在種蘑菇,利潤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大了。但我們就這樣武斷說從事食用菌生產就沒有前途了,是不科學的。
食用菌作為健康、有營養的綠色食品,在消費者飲食需求提升的情況下,食用菌在市場上還是有競爭力的。只要做好食用菌的飲食消費的宣傳,普及推廣食用菌的營養價值,食用菌在國內的消費空間還是會被深層挖掘出來的。
種的多就賺的多?
食用菌在很多人眼中就是農業項目,利潤相對其他產業比較低,要想賺大錢的話,必須靠規模。因此,很多剛進來的投資者在設計投資項目時都大手筆,盲目投入,從土地流轉、設備引進、廠房建造等方面都高規格,向國際接軌。但由于對目前食用菌單個品種的市場不甚了解,所以很多時候在投資時是盲目的。如現在投資工廠化金針菇項目的話,很大概率會賺不到錢。因為目前金針菇市場趨于飽和,產業格局已經形成,大的廠家基本上壟斷了行業大部分優勢資源,因此,盲目投入只會加速失敗!既然投資金針菇不掙錢,既然投資金針菇不掙錢,那就投資雙孢菇吧,這也是很多大老板對這個產業不了解亂投醫的表現。其實工廠化雙孢菇這兩年沒有出現像金針菇、杏鮑菇等出現銷售價低于成本價,但生產企業也面臨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漲,出口受阻等種種不利因素,雙孢菇的市場利潤也被稀釋了很多,市場份額集中到幾個大的工廠化雙孢菇企業手中,中小雙孢菇企業面臨了不小的經營壓力。
所以,在投資食用菌之前,要對整個產業有個了解,先要做個市場調研,對本地區銷售半徑之內的食用菌消費群體做個摸底,然后小規模的運營,等各方面條件成熟后再根據市場需要適當加大投資,擴大經銷局面,這樣才能賺到錢。
啥也不缺 就缺人
電影《天下無賊》里有句臺詞:21世紀最貴?人才。人才、人才、人才,重要的事說三遍?,F在做什么好像都缺少這個,不管是哪個行業,都好像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了。在食用菌行業也不例外。目前,在國內大專院校里開設食用菌專業的沒幾所大學,每年食用菌大學生畢業的人有很少一部分干老本行,很多都不從事食用菌,或者就不干農業了。畢竟現在90后的大學生,都追求個性自由,那有把青春奉獻給菇房了。所以目前行業內新鮮血液補充不上來,還是靠老人在撐著。目前,行業內真正具備德才兼備的技術員不多,很多技術員的業務水平跟不上時代發展需要,這也是為什么在行業內技術員跳槽的現象比較普遍,主要是企業差人,很多技術員干個半年或一年都高價給同行挖墻角給挖走的。
食用菌產業的復雜性,不是一個初入者能夠短時間能夠領悟的。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姜還是老的辣”的道理。因此,有要投資食用菌行業的,首先要找到一個好的技術員或者人才團隊,如果你手里沒有適合的人才,那還是勸你別碰食用菌了,它有毒!可能會讓你的錢“打水漂”。
食用菌生產沒有技術含量
現在行業內這幾年工廠化企業增加不少,很多設備都是國外進口,從拌料、裝袋、滅菌、養菌等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工人只需按動開關就能利用機械設備進行操作,省時省力,還提高工作效率。一些外行人在前期調研考察工廠化生產時認為這個行業沒多少技術含量,只要按出菇流程來就保證能出菇,也就可以賺錢了。實則不然,食用菌產業有其特殊性,對于技術要求挺高,像其中對于溫濕度、光照、、水分、ph值等這幾個條件掌握不好的話,產量是不會有保證的。據2016年我國工廠化產業調研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數量共有590家(含在建企業27家),企業數量比2015年減少了36家。企業數量的減少除了跟當前市場行情低迷有關,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工廠化企業生產不當造成的。所以說,不是老板有錢買幾臺設備就搞定的事。
別想太多
如果想掙快錢、掙大錢,你還是遠離食用菌產業吧。過去幾年,一些房地產、煤礦老板轉行做食用菌,因為不懂是外行,所以只能拿著錢使勁往里面砸,往下投,可以說是2012年前往里面可能賺了不少,但現在食用菌市場行情不好,還在往里面投的話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但老板也沒辦法了,前期建廠投入成本高,如果不投錢,那就只能前功盡棄,所以現在很多生產企業在淡季都是限產或者是轉產,都在硬挺。食用菌產業何時觸底反彈,誰也說不知,堅持越久,可能離市場回暖越近,但反過來,也會投錢越多。由此可以看出,食用菌產業并不是一個好惹的“茬子”!
很多外人看到同行做食用菌每年賺幾千萬,都很羨慕這個產業,但其實做食用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可以說,做食用菌其實很累,如果一個環節沒處理好,一個定位不對,一個人才用錯,那將會功虧一簣!可能以前積累的資金都會賠進去。所以,別羨慕那些在食用菌行業里賺到錢的投資者們,別把食用菌想的那么好!雖然現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現代農業,食用菌也伴上了“精準扶貧”和”休閑農業”的政策順風車,但是在你還沒有搞清楚,食用菌產業到底該如何做的時候,怎樣找到盈利點時,最好還是別趟食用菌這個渾水啦!(文/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