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6月上旬,山東省科創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獲選山東省第一批“科技驛站”,這是鄒城市傾力打造的食用菌科技鏈的又一個關鍵環節。圍繞這條科技鏈,鄒城市的食用菌企業發展到50余家,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1300萬平方米,年產鮮菇33.7萬噸,產品涉及金針菇、杏鮑菇、雙孢菇和玉木耳等20多個食用菌名優品種及功能性食品等延伸產品,年產值達到27億元。
鄒城市及周邊地區擁有大量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下腳料、樹木枝條等農業廢棄物,食用菌產業由此生發。10年前,記者曾專程采訪鄒城食用菌產業,滿目土圍子式的家庭小作坊。而今記者再訪,到處是嶄新潔凈的廠房和工廠化的流水線。這其中,科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鄒城市科技部門經過多方考察論證,理清了食用菌從“良種繁育—工廠化栽培—功能性食品開發—菌渣綜合利用—農作物種植—農業廢棄物利用”的完整循環鏈條,并成功地將這個鏈條打造成了先進高效的科技鏈。 首先從公共服務和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入手,鄒城市建設了集培訓、檢測、創新創業為一體的專業型食用菌科技企業孵化器,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建設院士工作站,成立山東省食用菌育繁推一體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山東省科創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8個。
其次加強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鄒城市注冊成立了首期1億元的鄒城科創天使投資基金,用于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和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風險投資;利用財政資金作為引導資金設立了食用菌產業發展基金,給予貸款貼息,農業產業政策補貼,公共研發服務平臺補助,創新成果技術推廣獎勵等,形成了“投、保、貸、補、扶”一體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產學研合作也對鄒城市的食用菌科技鏈條起到重大作用。科技部門積極為企業和高校院所牽線搭橋,支持企業先后與國際蘑菇學會、中國農科院、吉林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單位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引進了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泰山學者”等食用菌產業領軍人才12人,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