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在南寧舉辦的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資源利用與野外采集暨廣西食用菌產業提升技術培訓班傳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廣西食用菌產量實現十二連增。出席會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院士顧問李玉教授對廣西這一成就大加點贊,認為廣西的食用菌產業扎實穩步發,他在會上還給廣西食用菌發展開出了一個新的“方子”:大力發展食藥用菌。
李玉院士在會上發言時指出:“我國是世界上認識和利用食藥用菌最早的國家,靈芝入藥的歷史有幾千年之久,就中醫辯證看,靈芝可入五臟,其進入人體后,催動人體‘心、肝、脾、肺、腎’五大臟器的循環代謝,構成了一個‘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微妙小宇宙,一個動態的、生生不息的平衡整體。目前中國靈芝保健品有500多種,靈芝藥品又100多種,如靈芝多糖就是醫生常用來是對付腫瘤的‘一員大將’,主要用來抑制腫瘤、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存活期等,很多藥用菌在醫學界甚至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廣西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是一個‘天然食用菌工廠’,更是發展食藥用菌的好地方,尤其廣西有230萬畝的桑樹,桑樹資源占全國50%以上,而且野生桑樹在廣西各地均有分布,發展桑黃菌潛力巨大。”
記者在此次會議上采訪了解到,2015年,中國中藥協會藥用菌物專業委員會在河南南陽成立,從此在中藥范疇內除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等外,新建了一類特殊的“菌物藥”。據悉,沿用至今1500余年的中藥“神曲”,經考證,從微生物角度看,實際上就是酵母菌制劑。而桑黃菌是當今菌藥品種中新崛起的名貴藥食用菌,也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名貴珍稀藥、食用真菌,桑黃又名桑耳、桑臣、胡孫眼等,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生物治癌療效明顯的真菌(姬松茸與其療效相近),桑黃菌往往寄生于桑樹的枯木之上,或者是老桑樹上。 此外,桑黃可以用桑枝屑為主料,與其它營養物質按一定比例配合成培養料來生產。
據了解到,在韓國,桑黃的子實體一直作為名貴藥材出售,其國際收購價格高達 2300美元/公斤。近年來,在安徽一帶,桑黃甚至賣到了1斤1萬元,可謂是“黃金”價格。此外,在日本桑黃藥用也開始進入市場。盡管我國應用桑黃治病已經有 2000多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中已提到,但明確提出的是在《本草綱目》),但其市場化發展較慢。近年研究發現桑黃菌有很好抗癌活性,所以需求量劇增,價格昂貴,市場供不應求,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李玉院士表示,廣西發展食藥用菌產業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良好優勢。廣西已經有很多發展得比較不錯的食藥用菌品種,比如近幾年在日本迅速崛起的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因具有抗癌、增強身體免疫力效果,已被研發為姬松茸保健食品。目前廣西利用甘蔗葉(渣)做培養基生產姬松茸,已經形成了標準化、工廠化、周年化生產的能力;近年來,廣西靈芝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產量約占全國10%,目前廣西已經有不少企業對靈芝進行深加工;有美顏“皇后”之譽的竹蓀,目前在廣西的種植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廣西的間套種技術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在竹園、甘蔗地、玉米地、桑園、柑橘園下、林下套種竹蓀均已成功;茯苓是一味延年益壽之藥,《神農本草經》記載,茯苓“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魏晉、唐宋時期服食茯苓已很普遍。到了清代,茯苓被當做養生益壽要藥,尤其是慈禧太后,不但自己食用,還將茯苓制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有人對慈禧太后的長壽補益藥方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藥就是茯苓,在78%的方中皆有。如今,茯苓餅已成為北京的名特產,是饋贈老人親友的佳品。廣西有很好的種植茯苓的條件,在岑溪還有專門的茯苓菌種廠,這對茯苓產業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會后,李玉院士寄語廣西今后應結合休閑旅游、特色小鎮、品牌創建、科技園區建設,做好“食藥用菌+”產業,讓食藥用菌產業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更好“走出去”,全面釋放食藥用菌特色產業綜合經濟效益。
(《農家之友》記者謝青夏 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吳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