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香菇第一鎮”遠安縣茅坪場鎮,2016年食用菌種植規模達到4800萬袋,食用菌產業成為支撐農民收入的第一大產業。該鎮香菇產業不斷適應市場,建設標準化香菇生產基地、走精品香菇種植模式、研發香菇產品深加工技術,闖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近日,記者走進茅坪場鎮,探尋遠安香菇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變形一:標準種植由粗放型轉向精細化
“今年我把3500袋香菇托管到基地里,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管理,我可以放心去打工了。”茅坪場鎮老觀村困難群眾劉德寶說道,以前一邊種香菇,一邊打工,常常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現在香菇種植托管后,技術、銷售都不用愁了。
讓劉德寶放心的標準化香菇生產基地,茅坪場鎮已建成了7個,采用工廠化統一制袋、種植、出菇,任用種植經驗豐富的種菇大戶、種植能手管理基地種植,引進優良菌種、先進種植技術、統一專人管理模式,集約化、科學化種植香菇,并與龍頭企業進行訂單式銷售。
7大基地共擁有627個香菇大棚,可種植300萬袋食用菌;采用工廠化統一制袋,制袋規模262萬袋;擁有3個250立方米的凍庫;每個基地擁有專門的烘干房、滅菌爐、接種棚、養菌棚、越夏棚、出菇棚。
茅坪場鎮平田巖基地負責人、種菇大戶范世荷介紹,基地集約化、科學化種植香菇,提高成活率、香菇產量,提升香菇品質,同時通過精深加工,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將食用菌產業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縱深發展。
變形二:種植種類由普貨菇轉向珍稀類
菌蓋有的狀若羊肚,有的長得像圓球,有的呈金黃色……在遠安縣宏林家庭農場,目之所見的菌類,讓人眼前一亮。
宏林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汪宏林一一介紹,羊肚菌因像羊肚而得名,市場平均價為240元/公斤;大球蓋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價格也高;金黃色的菇叫黃金菇,主要用于觀賞……而這些,正是汪宏林香菇種植轉型發展的“秘密武器”。
汪宏林是附近有名的香菇種植大戶,敢拼敢闖的他曾于上世紀90年代前往浙江省慶元縣學習袋裝香菇種植,成為村里最早發展袋裝香菇的種植戶,種植規模達到30萬袋。
“要發展,就得求變化。”近年來,傳統香菇產業發展受到沖擊,汪宏林開始轉向珍稀食用菌和觀賞食用菌的種植上來。經過前期市場調查、技術學習、實地種植,汪宏林成功探索出羊肚菌、大球蓋菇等珍稀食用菌的種植技術,并學會種植黃金菇、猴頭菇、靈芝、紅平菇等觀賞性食用菌。
今年年初,汪宏林流轉了20畝地發展羊肚菌和大球蓋菇的種植,并計劃在10月底種植5000盆觀賞性食用菌。“這些菌類在市場上都是搶手貨,目前已有客戶通過網絡預定了1000多盆觀賞類的食用菌了。”汪宏林說,今年的收入將比去年增加20萬元左右。
變形三:增加產值由銷鮮菇轉向深加工
“這是我們開發的新產品——‘香菇脆’,口味清香,天然健康。”8月28日,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華雄介紹道。
今年,大自然公司投資50萬元,研發“香菇脆”加工工藝。產品原材料來自于本地種植的優質香菇,經過技術處理以及配料加工,成為即食的油炸香菇食品,口感香脆。
“‘香菇脆’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目前意向性出口到日本等國家。”周華雄介紹。
從種菇、賣菇,到香菇初加工、產品深加工,作為遠安縣香菇產業的龍頭企業,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市場中求新求變,目前已有香菇醬、香菇脆等品種豐富的深加工產品。
延伸香菇產品生產鏈,增加香菇產品附加值,也是遠安在發展香菇產業探尋的路子。在茅坪場鎮老觀村,山之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投資3100萬元的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該項目就地取材,通過收購當地香菇、蔬菜、瓜果等農產品深加工后成速溶即食食品對外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