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李光輝)今年,為了讓“百姓富、生態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貴陽市花溪區久安鄉又結合全鄉山林茂密,水源豐富,土質優良、適宜農作物生長等自然生態特點,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將生態資源的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選定了以打通村為試點的“林下食用菌產業”作為第二大扶貧產業來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困難群眾致富。
地處久安南面的打通村,位于二環林帶范圍,屬阿哈湖二類水源保護區,現有林地5000多畝,經專家論證,可用于菌類種植的林地約2000畝。自2015年以來,該村陸續試種了11100余個菌包,包括平菇、鮑魚菇、猴頭菇等品種。據介紹,打通村的菌包原材料采取稻草、玉米芯等農業廢棄物,菌包廢棄后還可以轉化為生物肥料被再次利用,避免了以往田間地頭焚燒秸稈而產生的空氣污染。目前,林下食用菌循環經濟體系的建設已初獲成功,僅猴頭菇種植已達2萬棒。
據了解,到今年底,久安鄉種植的猴頭菇可達5萬棒,預計產量3萬斤左右,預計產值近100萬元。下一步,該鄉還將深挖優勢資源和隱藏資源,在全鄉推廣以猴頭菇為代表的林下食用菌種植,積極探索低收入困難戶入股參與食用菌種植的模式,依托貴陽石板農產品物流園和電商平臺,讓食用菌產業助推低收入困難戶“高一格”脫貧的同時,給當地群眾帶來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