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陳小俊)近年來,安徽金寨縣成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發展香菇產業,使香菇飄香脫貧路。
近日,安徽六安金寨縣鐵沖鄉張店村貧困戶曹可會在香菇大棚里,看著自家的菌棒,掐著指頭跟我們算了一筆賬:種植香菇3000棒,每棒結菇2.5斤,平均每斤4元錢,每棒收入就是10元,3000棒收入3萬元,除去成本每個菌棒4.5元,3000棒是1.35萬元,去了搭2個大棚0.6萬元,純收入在1.05萬元。還有,收入超過7000元,縣里會獎勵3000元,而且鄉里也會獎勵3000元,等于額外多了6000元收入,當然劃算了!他樂呵呵地說,“等九、十月份到了,就會有收獲了。”
據了解,鐵沖鄉是典型的山區貧困鄉。鐵沖鄉四面環山,晝夜溫差大,香菇的產出率能達70%以上。而香菇占地少、產出快,效益高,勞動強度低,正好適合鄉里這些貧困家庭。2016年招商,王漢青同志被引進鐵沖鄉,注冊了金寨縣皖玉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當年在高畈村發展香菇產業,共發展香菇20萬棒,每棒均收入在10元左右,除去成本,收入約100萬元,香菇產業的發展,給當地群眾帶來了成功經驗,也帶來了豐收喜悅。鐵沖鄉還哦還研究制定了鐵沖鄉脫貧增收香菇產業發展方案。
產業做好了,做好產品銷售是關鍵。為了讓貧困戶和村集體農產品銷售有著落,合作社到合肥周谷堆市場租了二間門面,理事長親自跑上海、武漢找市場,并在基地附近建冷庫和香菇服務中心,還準備進香菇烘干機設備,在市場皮軟時可以進行烘干儲存。并簽訂最低保護價銷售合同,為貧困戶的農產品規避市場風險,給貧困戶吃上“定心丸”。針對香菇種植產業,如果市場價格波動在4元每斤以上,將會產生更多收益。假設市場行情惡劣,公司將以市場保護價2.5元每斤回收。按每戶7500斤產量計算,可產值18750元,農戶也能盈利5250元。解決農戶銷售這塊的擔憂,所有的風險由我合作社承擔。
“要脫貧,就得干活!我選擇了種香菇,就一定要種好。”長河村村民許昌云說。原來不敢干,靠種地收入很低,現在幫扶干部把賬算得清清楚楚,還真要好好干。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貧困戶參與到香菇種植,3000袋菌棒在出菇時間貧困戶家里兩人就可以周轉過來,且不需要大強度勞動力,一般的留守婦女及老人都可以參與勞動。同時農戶可參與到公司生產菌棒時的務工,搬運菌袋、刺孔、注水、搭建菇棚、場地整改等。高畈村的農戶王友福去年在我基地務工收入達15000元左右。按日工資80元至100元計算,參與務工人員平均收入可達到3000元至5000元不等,也是一筆較為可觀的穩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