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冬天農活不多,做下香菇采摘、挑選和包裝的輕松事兒,每天能有80塊的收入,還可照顧家務農活呢。”近日,湖北咸安區浮山辦事處龍潭村19組的精準扶貧戶陳慶欣慰地說。 他告訴記者,自從來食用菌基地季節性就業,學到了香菇養殖的技術,收入逐漸有了保障。
基地負責人村支部委員孫元勇介紹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個菇棒長出了鮮美的食用菌香菇,還有上萬個菇棒正在成長中。”
2012年,市科協到龍潭村考察,建議村里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為解決技術問題,村委會安排孫元勇到崇陽縣天城鎮食用菌生產基地學習半個月。
同年,龍潭村用市科協扶持的7萬元資金購買了18臺機械設備,利用閑置多年的原雞子山小學校舍,辦起了龍潭食用菌廠,并作為精準扶貧示范基地,當年即安排了6個貧困戶在基地季節性就業。
去年5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孫元勇去武漢江夏區土地堂香菇種植基地參觀學習,回家后決定在種植木耳的基礎上,增加種植香菇。當年8月,6萬支香菇菇棒先后經裝袋、滅菌、接種后進入培育期。但因管理不善,技術不成熟,菇棒成活率低,部分香菇品相差,賣不出好價錢。痛定思痛。去年年底,孫元勇四處奔走,聯系銷路。幾經周折,終于聯系好城區的麥盟超市、家聯超市和幾家農貿市場,實現新鮮采摘,基地直供;部分未及時出售的香菇被烘干,供應給周邊各大餐館。
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摸索,他發現氣溫、接種速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食用菌的存活率。孫元勇說:“要做好一件事,必須潛下心來,認真對待,才能有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