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走進商南縣過風樓鎮,不時能看到在房前屋后的大棚里,有許多忙著收香菇的農戶。目前,這個“香菇小鎮”正迎接著豐收。過風樓鎮有13個村(社區)、234個村民小組,貧困人口為1866戶5848人,基數大、分布廣,脫貧難度較大。年初,該鎮根據實際,將香菇作為脫貧主導產業之一,提出了打造“秦嶺香菇小鎮”目標,在全鎮各村(社區)均重點發展,規劃建設13個香菇生產基地,其中200萬袋基地兩個、100萬袋基地3個、50萬袋基地8個。
針對多數貧困戶發展產業缺資金難題,該鎮加大對縣上實施的“借袋還菇”政策的宣傳,引導15家香菇產業合作社,利用他們的技術、設備等優勢,吸納貧困戶以資金、勞力、土地等方式入股,規模化集中建設大棚,把制好的香菇菌袋“借”給貧困戶,由他們在大棚里管理,讓貧困戶幾乎“零成本”投入就可增收。部分合作社除了規?;ㄔO香菇產業基地外,還拉著生產設備主動“上門”服務,為農戶或貧困戶裝袋制袋。據耀嶺河村黨支部書記卿吉鋒介紹,該村宏源達食用菌合作社發揮被縣上確定為“借袋還菇”企業的優勢,去年在基地栽培香菇200萬袋,并用3臺裝袋機到千家坪等5個村,“上門”種植香菇100萬袋,涉及貧困戶120戶。
發展中,這個鎮積極落實相關產業扶持政策,支持激勵貧困戶參與;充分發揮“經濟能人”和大戶作用,形成輻射帶動效應。積極宣傳,吸引浙江、河南等地香菇老板進駐位于集鎮的龍山香菇交易市場,每天交易10多噸干香菇,交易額80多萬元,暢通了香菇產銷。
據了解,過風樓鎮去年共有1100多戶農戶種植香菇1200萬袋,預計產量可達1200噸,產值6700多萬元;其中貧困戶680戶,戶均種植1萬袋,人均增收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