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是全國最大的白色金針菇生產基地,先后被評為中國白菇之鄉、浙江省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食用菌強縣、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縣和農業標準化示范縣。江山白菇是江山市自主選育的主導栽培品種,品質優,獲得多種榮譽,先后被評為第二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中國上海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綠色農產品、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浙江省名牌產品、浙江省十大名菇、衢州市名牌產品、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國家檢驗檢疫局頒發的產品原產地保護標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6年,江山白菇被評為全國果菜產業百強地標品牌和全國果菜產業十佳市場口碑地標品牌。
為進一步提升江山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水平,現對江山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提出一些思考和對策。
一、江山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現狀
江山的食用菌產業從1979年開始引進種植,90 年代開始快速發展,到2002年江山市委、市政府把食用菌列入“六六產業”之一進行重點培育,從此食用菌產業走上“高潮迭起的跨越”發展之路,食用菌產業成為江山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成為江山農民實現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托,食用菌被農民親切地稱為“致富菇”、“賺錢菇”、“發財菇”。
2016年,全市食用菌產業栽培規模1.15億袋,產量4.45萬噸,產值3.5億元左右。其中工廠化金針菇1971萬袋,秀珍菇5960萬袋,占食用菌栽培總量68.96%。秀珍菇、工廠化金針菇仍然時江山市食用菌當家主導品種,黑木耳、香菇、靈芝、茶樹菇、草菇等品種加快推廣。目前,江山市有省級食用菌示范區1個,省級食用菌精品園創建點3個,專業協會1個,有工廠化種植企業9個,加工出口企業2家,原材料經營企業5家,菌種生產單位5家,家庭農場54家,有2家國家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省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有浙江省著名商標1個,衢州名牌產品5個,衢州市著名商標2個,無公害農產品8個。
二、近幾年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成效
1、選育出適合本地的當家品種。經過多年努力,2013年,江山市成功選育出了江白2號金針菇新品種在全省推廣,江白2號產量高,平均產量可達0.55公斤/袋,最高的達0.7公斤/袋,比一般品種平均增0.1公斤/袋左右,因此,江白2號連續三年作為浙江省農業廳唯一推介的金針菇主導品種。實施的課題《高產抗病金針菇新品種‘江白2號’的選育及標準化技術推廣》先后獲省農業豐收獎、衢州市科技進步獎、江山市科技進步獎。近年來,江山市參與實施的食用菌課題先后多次榮獲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和星火獎、省農業廳技術進步獎和豐收獎、衢州市科技進步獎等各種獎項10多項。
2、形成了一批循環生產模式。積極引進前景好、市場潛力大的食用菌新品種進行示范推廣,多年來引進推廣了香菇、黑木耳、靈芝、草菇、茶樹菇等近10個品種。目前,江山市食用菌產業結構日漸合理,已逐步形成春夏秋冬四季上市、大田室內多管齊下、自然工廠相互補充的發展格局。栽培品種已從單一的江山白菇發展成以江山白菇、秀珍菇、竹蓀、黑木耳、香菇、靈芝、草菇等多菇齊放的局面,通過多品種搭配種植,形成較為合理的6個食用菌循環生產模式,一是江山白菇—秀珍菇周年生產模式;二是靈芝—單季稻輪作模式;三是香菇—水稻輪作模式;四是竹蓀(大豆)—油菜—稻—稻輪作模式;五是袋料黑木耳—單季稻輪作模式;六是香菇—單季稻輪作模式。
3、扶持了一批食用菌龍頭企業。先后培育了工廠化金針菇種植龍頭企業浙江利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浙江麗藍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浙江毅涵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和浙江江山根根生物開發有限公司;秀珍菇龍頭企業江山恒昇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江山市永祥家庭農場;草菇生產企業江山市春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靈芝規模基地江山市友情家庭農場;黑木耳龍頭企業江山曙光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浙江利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年生產規模達600萬瓶,是浙江省最優秀的金針菇工廠化企業之一,江山恒昇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秀珍菇生產企業之一。
4、推廣了一批新型生產技術。多年來,先后推廣金針菇工廠化再生法袋栽技術、工廠化瓶栽技術、玉米芯替代棉籽殼種菇技術;秀珍菇網格式栽培技術、秀珍菇移動制冷技術;大豆套種竹蓀技術、稻草替代竹屑種植竹蓀技術、竹蓀蔭棚栽培技術等一大批實用技術,為廣大菇農增產增收作出了重大貢獻。如玉米芯替代棉籽殼種菇技術,目前玉米芯880元/噸,棉籽殼2500元/噸,可節省1620元/噸,一般每袋可節約成本0.32元左右,僅此一項,可帶動菇農增效近3000萬元。
5、試驗研發了一批新型基質原料。充分發揮食用菌在農業生態循環中的作用,積極開展農作物秸稈和菌渣再利用試驗,先后開展獼猴桃枝條、棉稈種植黑木耳;油茶殼、豆稈種植金針菇;茶葉枝條種植茶樹菇、秀珍菇;金針菇菌渣種植秀珍菇、草菇等各種試驗。其中金針菇菌渣種植秀珍菇技術比較成熟,已經在逐年推廣。同時,積極開展新品種引進試驗驗、品種比較試驗、配方試驗等等,一般每年開展4-5個試驗。目前,我們正引進羊肚菌、豬肚菇等珍稀品種進行試驗。
三、江山食用菌產業存在的問題
雖然江山市食用菌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在:
1、生產成本成倍增加。江山市主栽食用菌品種的原料絕大部分要靠“進口”,資源承載能力弱。而近年來,食用菌原輔村料都呈上漲趨勢, 特別是 2010 年由于原輔材料上漲幅度過大, 大大削弱了農戶種植白菇的積極性。一是原材料成本增加,食用菌原材料如棉籽殼、玉米芯、麩皮的主產區主要在北方,江山市基本從湖南、湖北、山東、河北等地調運,需高額的運費支出。據調查,從外地購買原材料,僅運輸和裝卸成本就達350元/噸左右,按常規配方種植,每袋需增加成本0.1元左右。二是勞動力成本增加,從2011年到2016年,每袋增加勞動力成本0.30元以上,僅普通女工工資,從2010年45元/天上漲到現在80元/天。
2、規模化生產程度不高。江山市有5家加工企業、 10多家工廠化企業、 20多個專業合作社,但真正上規模、上檔次的龍頭企業幾乎沒有。即使是工廠化企業,規模最大的年實際生產量不超過 500 萬袋,日產量也只有2 噸左右,與外地日產量幾十噸的企業相比,規模較小。工廠化企業的機械化程度也不高,除使用如拌料機、裝料單機、制冷設備等簡單的機械外、其它生產環節都使用人工操作,沒有自動裝料機、接種機等設備構成的生產線,剛處于小型機械化階段。
3、產品銷售市場萎縮。江山市以前食用菌生產基本以一家一戶小規模為主,戶均2萬多袋,這種生產模式標準化技術很難落實,產品品質難以保證,部分菇農更在貨俏價好的時候隨意增加水分,品質進一步下降,市場口碑愛到影響。同時,江山市傳統銷售市場在廣州,廣州60%以上的金針菇市場被江山白菇占領,但隨著工廠化技術的推廣,不適合食用菌生產的廣州也迅速發展了大批工廠化高檔次的食用菌企業,整個廣州食用菌市場1-2年內就趨于飽和。而江山市至廣州的運輸費就達0.4元/市斤,不能形成有效的競爭,江山食用菌在廣州的銷售市場基本失守。
4、龍頭帶動能力不強。目前,江山市有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9家,加工出口企業2家,但沒有一家真正上規模、上檔次的龍頭企業。從工廠化生產企業看,規模較大的幾個企業年實際生產量350萬袋左右,日產量達不到5噸,整個江山工廠化食用菌日產量達不到一個大公司一個基地產量的四分之一。從加工企業看,浙江松興食品有限公司雖然是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但其加工產品已從食用菌向蜜餞轉變,江山市甬江食品有限公司也只是簡單的加工成鹽漬菇或清水菇,沒有形成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加工產品。
5、產業扶持政策不多。多年來,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立由市政府領導任組長的產業領導小組,出臺了許多政策加快發展食用菌,但與周邊省、市、縣相比,近年來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漸減少,差距逐漸拉大。2016年,江山市出臺了關于食用菌產業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振興提升食用菌產業,連續支持三年,但對體量較大的食用菌產業來說,政策扶持力度還較小。
四、江山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思路與對策
一要注重平臺建設,激發產業活力。平臺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有平臺,才有產業;有平臺,才能提升;有平臺,才有活力。一是繼續打造政策扶持平臺。借此市傳統產業提升振興的機會,繼續出臺一系列更優惠的扶持激勵政策, 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流向食用菌產業。 如將食用菌產業納入到農業“良種補貼” 和“農機補貼” 的范疇; 引進新工藝、 新品種、 新技術給予獎勵; 工廠化企業按用電量給予補助; 加工企業按加工量或出口量給予獎勵等。 二是搭建融資平臺。 聯合有關金融機構提供給菇農貼息貸款或低息貸款, 在工廠化企業中探索“企業聯保”、“設施擔保” 的融資方式。三是抓好產業協會平臺。要想方設法激發行業協會的作用,利用該平臺加強行業管理,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提高品牌的美譽度,從競爭走向合作,打響江山食用菌在全國各地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要注重科技創新,激發產業潛力。要充分利用國家食用菌產業體系建設平臺,注重科技創新。加強新品種選育、引進、試驗、推廣,建立新品種儲備庫。“民以食為天, 糧以種為先”,菌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須加強主栽食用菌(金針菇、秀珍菇、竹蓀)替代品種的研究與開發,做到有備無患。同時開展其他種類的食用菌品種的試驗示范推廣,豐富食用菌種植結構,摸索它們的發展潛力,如金福菇、黑木耳、高溫香菇的發展潛力。加強新基質的研究與開發。江山市雖是食用菌種植大市,但又是資源小市,因此著重研究資源的循環利用、新資源替代的研究尤為迫切,如棉籽殼循環利用,葡萄枝、獼猴桃枝、茶葉枝、豆稈、玉米芯、菌草等的利用。加強種植新方式、新設施的試驗與推廣,提高種植效益,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三要注重招商引資,激發產業實力。江山市食用菌產業龍頭企業數量少、帶動作用不強。要進一步加大食用菌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對外宣傳,積極引進有資金、有技術、有影響力的食用菌企業,以參股、控股、兼并、租賃等形式與江山市的食用菌龍頭企業合作,通過他們引進人才、引進資金和先進理念來推動江山市食用菌知識、產品、技術的更新,引領江山市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發展。同時要積極支持本地現有的龍頭企業創優品牌,引導他們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實力,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
四要注重精深加工,激發產業合力。食用菌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偏小和精深加工水平低,以及加工轉化率不高是當前影響江山市食用菌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建議政府規劃征用部分土地,建立食用菌產業加工專業園區,引導食用菌生產、加工及菌渣處理等相關企業進入園區發展。并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食用加工企業的對接,引進建設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食用菌精深加工項目,積極研究開發菇醬類、休閑、即食產品(脆片)、菇精、調味品、功能食品、食用菌多糖系列、保健品、藥品精深加工增值技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積極支持本地現有的加工型龍頭企業加大系列產品開發、市場開拓和品牌建設,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拉長產業鏈,做大企業規模。引導組建加工出口企業集團,擴大加工出口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力,使其成為真正的“大龍頭”,把食用菌產業培育成富有江山農業特色的大產業。
五注重體系建設,激發產業動力。一是構建生產組織體系。推廣食用菌工廠化菌包生產方式。食用菌工廠化菌包生產線符合當前江山市食用菌生產發展趨勢, 是食用菌傳統生產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 是食用菌實現標準化的必由之路。要積極向上爭取食用菌產業項目,建設食用菌工廠化菌包廠,以項目促發展,以項目引技術,把食用菌工廠化菌包廠建設作為江山市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劑。大力推廣“零排放” 循環栽培模式。 培育廢菌棒回收處理專業組織,引導廢菌棒收集和綜合利用。大力推廣菌——稻輪作、白菇——金福菇輪作等循環栽培模式。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圍繞食用菌優勢農業產業,整合力量,突出重點,搞好企業與基地對接,不斷壯大龍頭企業。二是構建技術服務體系。加強科研合作,積極與省農科院、杭州市農科院等各級食用菌專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的技術資源優勢,及時了解、掌握和引進適合江山市發展的新技術新品種,進行試驗和推廣。加強技術培訓,把邀請專家學者指導授課和注重本地農民培訓操作結合起來,定期開展講座與培訓, 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為產業發展提供動力。開展菌種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與制定,為規范菌種生產、品種推廣應用提供依據。重視食用菌企業人才培養和創新,要積極探索食用菌產業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并要特別重視食用菌科技創新人才和企業家隊伍建設。三是構建市場流通體系,增設銷售網點,壯大經紀人隊伍,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推介會,發展“互聯網 +江山食用菌”模式的電子商務,同步培育網上網下市場,穩定并擴大食用菌銷售市場。要壯大現有產業龍頭,加快培育有活力、有潛力、有競爭力的新型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