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2018年8月7日-9日在北國名城牡丹江市舉辦的“貴龍機械·第三屆全國黑木耳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暨林下經濟發展研討推介會”,主辦單位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與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從5月初開始先后抽調十幾名專業人員對全國黑木耳產區展開調研,預計在七月中旬將匯總各項調研數據,進而分析篩選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發展瓶頸,總結出相關經驗和先進模式在會期推廣,使會展活動更具針對性,實現“高效、務實、接地氣”,精準對接的辦會方針。
黑木耳基地
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黑木耳產區,年產量占全國52%左右。今年5月4日至6日,5月28日至6月2日,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會長、食用菌商務網理事長李玉春一行先后二次赴黑龍江省的牡丹江、雞西、哈爾濱等產區調研,多次與主產區的政府主管領導、生產經銷及裝備企業負責人及商務網專家顧問團成員、戰略合作單位及菇農和經銷商舉行座談,并到東寧、海林、雞西、依蘭等產地的工廠化菌包廠、產業園區的吊袋木耳菇棚和地擺黑木耳產區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考察走訪,李玉春認為,黑龍江產區的黑木耳發展穩中有升,在生產模式上有很多創新,但仍以地擺為主(約占95%以上),而吊袋栽培處于普及推廣階斷,主要受限于成本制約。而工廠化菌包生產處于上升期,已有新建和待建的大型菌包廠十幾家,小型家庭作坊式菌包廠處于整合和淘汰階段,預計2018年黑龍江省菌包廠設備需求在3億元人民幣以上,特別是大型和中小型設備的需求明顯高于往年。
在考察中發現,黑龍江省個別老產區的產量有所下降(其中有擠壓水份因素),但原材料和人工費上漲是一個重要因素。新產區發展較快,如雞西市2017年3000萬袋,2018年達8000多萬袋,還有很多新的產區投資大,發展快。在調查中還發現個別新產區存在一定的生產盲目性,有的產區在資金和科技人才上緊缺,在產品精深加工方面普遍滯后,缺乏創新意識。李玉春指出,新的產區應注重在菌種和菌包制作上把好關,標準在先,管理要嚴,放管結合,從源頭抓起,一旦菌種和菌包出現問題就會傷害到千家萬戶的菇農,有失政府引導行業發展的公信力。
參觀食用菌深加工企業
黑龍江雖是林業大省,但自2015年4月1日全面停止商業采伐后,木腐菌用料日益緊缺,多個產區依靠大量進口木屑維持生產。為破解這一瓶頸,黑龍江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組織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攻關,使大量農作物桔桿成為木腐菌的寶貴替代資源,取得突破性成果。李玉春對利用農作物桔桿替代木屑的科研成果深表贊許,并邀請該所張介馳所長等科技人員到會交流,進一步促進成果轉化,破解木屑等原材料資源緊缺的瓶頸問題,使大量農作物桔桿得到充分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李玉春會長(左)與雞西市副市長周春雁
6月15日,在匯總全國黑木耳產業調研的相關數據后,李玉春會長與謝永信秘書長、商務網CEO李昊一同拜訪中國林學會,與中國林業科學院副院長、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幸良,林學會林下經濟分會副秘書長楊智賢等就黑木耳產業調研和即將在牡丹江舉辦“第三屆全國黑木耳創新發展大會暨食用菌與林下經濟發展研討會”的舉辦內容進行商確并達成共識。李玉春講到,我國黑木耳產區主要分布在廣大林區及山區地帶,而發展林下食用菌(黑木耳)已成為林區發展林下經濟的主導產業,雙方有廣闊的合作空間。陳幸良副理事長認為,產業分會和商務網已成功舉辦了兩屆全國黒木耳會展活動,形成一定影響力,林區已有很多單位參與,而今年牡丹江會展邀請林學會加盟將會進一步豐富會展內容,也必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廣大林區發展食用菌產業的良好態勢。雙方就合作事項及中長期發展目標進行了深入交流。
拜訪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幸良(中)
據介紹,全國黑木耳產業調研結束后將形成“2018年全國黑木耳產業調研報告”,在8月牡丹江會展上發送給正式參展參會代表,并報送國家及地方有關管理部門和戰略合作單位。